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大学的本质与境界
发布时间:2010-05-05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光明日报   2009-10-14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出现的某些倒退现象,正是教育遭受扭曲的反映。面对大学这样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思考又被引回到问题的原点——教育到底是什么?大学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大学的领导者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德行和思维?

大学的本质

池田大作将其对大学使命的理解体现在他所创办的创价大学的校训里:成为人格教育的学府、文化建设的摇篮、人类和平的要塞。耶士培等人也主张“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模铸整全的人”、“在教学与研究之外,大学更应惜意于创造性之文化情调”。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大学教育应具有如下特征:

教育是完全的。“完全”的第一个含义是“全人教育”,即“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应该关注人类的每一个方面——智力上的、心理上的、社会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教育形式不仅是教室、实验室内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和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完全”的第二个含义是“众人教育”,即教育是为了所有人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成功,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应该成为学校的追求和境界。

教育是诚实的。教育是氛围的潜移默化,所有教育者的个人行为、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服务及其对各类事务的态度和决定都会构成氛围的一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为此,大学应该警惕校园内广告式语言、浮夸虚假之风和商场、官场习气的流行。

教育是感动的。一切教育都源自人的内心,因此教师成功的阶梯是首先取得学生的尊敬,学校成功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感到了完全的尊重和关爱。学校处理任何事务时与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脱节,就只是在办“事”而不是办教育了。

教育是创造的。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承和记忆,而是受教育者在继承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价值体系和文化模式。其次,“教”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再思考一些新的东西。第三,教育需要由摆脱短期功利并有首创精神的人去引领。

教育是高雅的。大学应该充满大气、正气和雅气,具有令学生和社会尊敬的气质。这种气质需要抛却功利和繁枝末节的勇气及远离浮华虚假的气节。归根结底,需要对大学理想精神的坚守和把育人使命看得比社会流行的世俗标准更重要的信念。不排除媚俗、媚势、媚利之风和炫耀、掩饰心态对大学肌体的侵蚀,大学就会具有两副面孔和双重人格,那时大学的神圣与庄严也就不复存在。

当代大学的反思——“工具理性”影响下的大学

大学需要不断进行理性的自我审视。但是,对“理性”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海德格尔等人把“理性主义”的东西看作是很烦心的事。当太重“实际”、太重“功利”,把存在的就当作合理的时候,认识已经不合理了;当只关注具体事务,仅仅依据传播的时尚和流言以及对事物“不负责任的平均理解”去处理事务时,认识已经不真实了;当认为一切都可以用金钱和数字计算并都可以规范化,而忘记人的创造是无序的、人的情感、道德、精神、信仰是不可以简单量化的时候,这样的“理性”其实已经很不“理性”了。但不幸的是,大学近年来出现的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不能不说受到了这种“工具理性”的影响。

工具理性下,大学偏离了教育。教育是道德的,但今天大学对学术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道德的关注。评价学校、教师的指标里更多的是可简单量化的数字,却难以找到真正体现学校和教师精神格调及其对学生成长关怀的具体规定。随之而来,一些学校里育人工作日益被边缘化。他们天天研究一件件具体事,却不与教育的使命相关联;他们花很多精力去编织关系网,却对“下面”的人漠然以对。

保持宁静和清醒。一些大学越来越官场化,大学领导人的气质也越来越像官而不像学者和教育家,忙忙碌碌、投机钻营、弄虚作假、追逐升迁,失去了大学应有的神圣和高洁。教育是文化的,文化是负责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高尚本性的信仰和追求,大学内在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就是它文化的影响。

进入教育的境界——超越工具理性的大学文化建设

面对实际,很多大学似乎应该想一想:我们理解大学的意义了吗?我们现在是在办“事”还是在办“教育”?我们进入教育的境界了吗?

进入教育的境界,大学要像抓学科建设、条件建设一样抓好文化建设。大学文化不是简单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不是有了“校训”、“校歌”、“办学指导思想”就算有了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实际是对现有教育活动的反思,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校与师生共同进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坚守和变化的结合,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进入教育的境界,大学就要由教育家而不是专家或活动家治校。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社会道德的楷模、大学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精神领袖、大学整个学科建设的总设计者。惟有教育家才能超越自身职务利益和自身专业特长献身教育、才能理解个人行为与教育紧密相关、才能使校园生活与学习高度融合,让学校的每一次活动、每一件具体事的处理都与对教育使命的思考和对人成长的关怀联系起来。

教育的境界,呼唤大学的各层领导者把研究、弄懂和践行教育使命和大学理想当做自己的基本功;呼唤大学领导者走出浅薄和躁动,变得深刻和成熟。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理念创造文化,文化创造制度,制度创造生产力。理念还没搞清楚、搞对头,就急忙弄制度、弄改革,还没懂得恰恰是大学的软实力才是大学战略管理的真正起点。

进入教育的境界,大学中党的工作就要把大学文化建设视为自己的经常性工作内容和推动全面工作的切入点;呼唤大学中各项具体工作的文化自觉,建立起在文化视角下开展工作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模式;要努力推动研究践行先进文化的群众性学习型组织和专业研究队伍共同活跃在校园里。只有这样,受到工具理性和自由资本主义思潮侵蚀的大学才有可能向科学理性的组织回归,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