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校园媒体: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1-06-10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6-03

在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中,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媒体更多仍在实践着对管理层面的信息传达功能和校园文化活动成果的通报功能,并且信息量小、周期性长、互动性差、服务性弱。在如今素质教育的宏大语境下,通过校园媒介功能的深化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深化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进一步打造文化校园,不失为一项多赢的工程。

通过校园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首先来自于读书的魅力和学术的激情。校园媒体具有不同于社会大众传媒的特性在于,它在积极促进和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以多种途径来营造这种彰显大学精神的大学舆论空间。在校园媒体传播内容的构建体系中,无论是名师泰斗思想的赓续,还是年轻小辈学术的张扬,亦或青年学子求知的感言,都是课堂的延续和智能升华的阶梯,是打破专业分割绝对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近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即强调“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所以校园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避免校园主体因缺乏交换知识的机会而产生隔阂、促进高校校园的学术和谐与文化和谐都至关重要。

不能奢求校园媒体的内容传播在一夜之间改变校园主体审视社会的眼光,但是它会在潜移默化中重构人的思维结构,使大学精神在学生身上形成烙印并得以体验;校园媒体内容也是校园内不同群体之间对话的有效载体,它是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认识范型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沟通,这自然是对校园和谐的极大促进。古人云: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尤其是对于今天以个性、自我、甚至于后现代为特征的大学生来讲,选择真正能够触动人之心灵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来舒解矛盾、促进校园和谐将事半功倍。对此,校园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校园媒体夯实校园主流文化

校园媒体针对于特殊受众对象的区域性功能,在强度和功效上是绝不亚于社会大众传媒的。但是如何利用“议程设置功能”等大众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高校校园媒体的相关组织管理者却思考甚少或基本不去涉足。所以在校园文化多元并存、校园主体迷茫困惑的当下,在更深层次上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校园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让校园内受到某种议程影响的特定受众成员按照校园媒介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进而打造并夯实校园主流文化,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因为一种文化的主流化总会带来其他文化的相对边缘化,对于在大众媒介信息的包围与轰炸下成长起来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校园媒体和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日益重要。

校园媒体是校园内部实现充分互动的平台,话语的多样性是文化转型和过渡时期最为典型的特征。但是,校园文化在多种文化的冲击和并存中必须具有主导性的精髓性的文化精神作为本质性的文化支撑点即主流文化,它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关键所在,而校园媒体是最有可能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将理性愉悦与感性快乐相融合的平台,因为大学校园受众是精英内涵与活力内涵独一无二的结合体。

通过校园媒体深化专业知识教育我们要摒弃专业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教学和专业分割绝对化的认识。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专业知识教育的立体式扩张,不仅校园媒体的操作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园媒体的传播内容也应是专业知识教育的形象化解读。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大众媒体的小众趋向和专业化程度已初步显现并将继续深化,随之带来的即是对日后媒介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高标准需求。因此日后媒介的传播者将不再仅仅是所谓新闻传播的“科班出身”,在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的结构中有诸多的学科和方向都可以与媒介进行完美的结合,进而加深日后“小众传媒”的专业化程度。校园媒体完全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张和具体内容、栏目、板块的重新设置而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其中的工作,促进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应用。对此,绝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人文学科,现代媒体本身就闪耀着技术的光芒,它已经对媒体武装到了每一个细节。更何况,认识并熟悉媒体的运作过程是现代人提高日常辨析能力、合理结构自己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更多的人习惯于将学生参与校园媒体工作仅仅放入校园文化活动的范畴。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相符。因为对于中国教育传统的精英观念而言,任何学习型、研究型之外的培养观念和教育成果都显得与之格格不入。其实,在大众化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中,专业教学与校园活动绝不是对立关系,二者恰恰应是在大学校园这一整体领域中辩证统一的组成。现代教育抑制对学生标准化、齐一化的培养,因为它将使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大大衰竭。因此,在我们更多的关注高校扩招、体制改革带给师生内心深刻触动的同时,有理由通过高校校园媒体这一平台培养学生在某些能力上的特殊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使理论型的、设计型的、应用型的、管理型的、经营型的等等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成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通过校园媒体深化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所以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尽管高校应该是人文气氛最为浓厚的地方,但是当外面的世界滑进了以效益为基本曲线的发展轨道之后,所有那些不能迅速兑换为现钱的事物势必都会逐渐地遭人冷落,人心的天平开始向一面严重倾斜,象牙塔并不例外!

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突出人文素质内容的比例当然不失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课堂教育必然会带来一种应试的压力,所以我们不可否认,今天这些以个性、自我、甚至于后现代为特征的大学生对于填鸭式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常常怀有一种抵触的心理,这无疑会让教育的有效成绩大打折扣。因此,无论人文学科还是理工学科,都更需要一种真正能够触动人的心灵的高效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在这方面,校园媒体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霍克海默讲:收音机和电影决不亚于飞机和枪炮的作用。百家讲坛引发的对传统文化解读的热潮再次证明了媒体——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文化传承的魅力。而且校园媒体与社会大众传媒相比较几乎没有市场的压力,这就有条件使校园媒体在尊重各种媒介的先天优势和传播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其内容的高质量和理性化,通过内容的熏陶和冲击潜移默化地完成校园媒体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进而有效促进对文化校园的成功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