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9-0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1年第15-16期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行业背景和突出优势学科, 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我国于1950年接受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从此开始了新中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 至2010年,我国620所高等学校等机构共累计接受了来自194个国家的265090名各类来华留学生,并且预计到2020 年我国当年留学生数量将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术流动目的地国家。在这样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行业特色型高校需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一、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前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我国在正式的文件里第一次明确提到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理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在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有所作为,不能等待观望、被动应付。要增强勇气和胆略,树立加强和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进一步扩大高校国际化办学视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新办学模式的需要,更是高校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进程中真正走出去的现实需要的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准确定位、抢抓机遇、善抓机遇、敢抓机遇,深入思考“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为了什么”这两个基本

命题。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格局,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努力把学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行业特色型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增长较快、学生层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驶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以教育部行业特色型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例,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关统计数据,2002年,教育部所属的28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校留学生2379人,其中博士97人.硕士159人,本科生2123人;而到2009年,在校留学生达到6081人,其中博士478人,硕士1155人,本科生4448人。从2002年到2009年,这些高校在校留学生总体规模增长近3倍,其中来华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增长尤为明显。但是,与一些综合型大学相比,在行业特色型高校中,还存在外国留学生规模过小,主要生源国比较单一;办学资源不足,尤其是留学生公寓空间不够和双语教学师资缺乏;留学生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以及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照差距,努力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突出特色。以品牌战略赢得发展空间

 所谓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的独特性。特色就是强大的生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规模的增长,更取决于质量的提高,没有基本的质量要求,规模的扩张就毫无意义。而质量的提高,是和专业品牌建设不可分割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生命力、高校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由品牌的含金量决定,突出特色既是创建国际品牌的需要,也是凸显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诉求。

行业特色型高校很多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在加快培养高层次留学生的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行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国际前沿和发展趋势,努力形成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争取在科技创新的某些局部领域形成国际比较优势。在不断发展中牢牢树立质量意识,发挥特色和优势,以本科教育为起点,以优势学科为重心,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坚持国际化和本土特色相结合,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具体而言,应该着手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体系。充分利用优势学科,开设留学生教育专业,确立品牌效应,增设国际性课程或在现有课程中增加国际性知识的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成效。留学生本科层次尝试建设预科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留学生研究生层次尝试建设导师负责制,改革留学生导师教育体系;加强对教师国际化教学方法和授课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积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加大对电子教材、视频教材和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库的研究开发力度,力争将校级以上的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直接用英语授课。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要走品牌战略,用特色发展品牌,打造竞争优势,以品牌效应赢得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形成来华留学生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使行业特色型高校成为学科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和拥有良好品牌声誉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中心,努力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三、理顺关系。不断探索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管理体制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涉及到教育、住宿、勤工俭学、医疗保险、社团组织、宗教活动、群体性活动、突发事件处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学校国际合作处和国际教育学院的事,它涉及学工、教务、研究生院、医院、后勤等各个部门。因此,各单位和部门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相互支持,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树立强烈的外事大局意识,进一步发挥和创造自身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与管理,在工作中注重相互配合,提高把机遇和优势转变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本领,在实际工作中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工作合力,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行业特色型高校一般都制定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与管理规定》,内容涉及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报到与注册、学习管理、转学和转专业、休学、复学和退学、奖励和惩罚等诸多方面。但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一是要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对留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对申请入学、学费缴纳、考勤制度、考试管理、学校纪律、道德规范等都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二是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政治、宗教、历史、教育、文化、传统和习惯背景不尽相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留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确立留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做到法治、校纪校规和情感相结合并建立在尊重差异、尊重个体、充分理解、热情关怀的基础上。在平等、真诚的接触中,与留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协调融洽的关系。三是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集政策性、法律性、原则性、知识性和保密性为一体的工作。这就要求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优秀的外语水平和高度的保密觉悟。在工作实践中能够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开创性地工作。

四、优化环境,精心搭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良好平台

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做到环境的优化,才能保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来华留学生教育旺盛的生命力,高校环境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按照国际高等教育通行的评价标准,结合国情、校情,努力以高水平大学目标严格要求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资源的良性循环,营造有利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

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留学生教育搭建良好的平台。

在国内环境的优化方面,首先要改进来华留学生校内学习环境。完善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后勤保障,在住宿、生活服务、安全保障、文化活动等方面投入资源,安排一系列人性化措施,确保来华留学生的住宿安全、饮食方便。积极鼓励来华留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文体活动,支持为来华留学生举办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多元文化教育,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适当增加一些与中国民族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中国的民乐、书法和武术等。其次要改善来华留学生校外生活环境。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周边社区的联系,吸引校外资金,改善留学生生活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留学生事务网站提供‘‘网上订房”、“电子支付”、“网上问答”等服务,并安排“联系教师”、“班主任”,为来华留学生到校外住宿和参加勤工俭学等活动提供便利,并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医疗、保险体系以及突发事件的预警和解决机制。

在国际环境优化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联系,构建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按照“以院系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以学者和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推动院系实质性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宣传,积极到境外招生,紧密围绕行业特色型高校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加生源地国别,逐步建立考试入学制度,建立职能部门和学院联合评价体系,把好入学质量关。此外,可以成立中外学生志愿者协会,创造条件加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助。

总之,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开放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标志之一。在国家鼓励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大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应该有所作为,并且可以大有作为。

【作者:郝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