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以本地化策略推进大学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1-12-02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1-29

——只有在引进中消化、消化中吸收,才能全面实现国际化的目的

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基本历程表明,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整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国际化进程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一国整体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大学的国际化一定要处理好与本土化的关系,只有在引进中消化、消化中吸收、吸收中提高、提高中输出,才能实现国际化中的双向度交流,全面实现国际化的目的。

一、当前中国大学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大学的国际化必须以能力建设作为基础,当前我国只是一个高等教育的大国,还不是高等教育的强国,因此,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学国际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再加上自身国际化的历史还比较短,所以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特别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很低,高等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决定了我国高校用于引进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人才、选送现有教师、学生赴国外进修访学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经费限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不同大学国际化的程度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同大学因其发展的基础和所受到的外部支持力度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各校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很不平衡的格局。有的大学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高,有的学校国际化程度较低,还有少数高校开展国际化面临很多困难,甚至举步维艰。      

第三,国际化进程中对外竞争激烈。一是国际化所需的高水平师资特别是顶尖学者还面临着与欧美顶级大学的全方位的竞争。由于语言、历史、文化传统和薪资待遇的差异,我国高校在引进世界范围内高水平师资方面同等条件下与欧美大学存在明显劣势。另一方面,我国选送出国留学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二是在吸引留学生方面也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目前的来华留学生大多来自于亚洲周边国家或地区。面向世界各地招生,这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欧美高水平大学的激烈竞争。

二、我国大学国际化的主要努力方向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的前提,是指大学按照内在的发展逻辑和高等教育通行的国际规则指导自身的各项活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办学理念的国际化事关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极端重要。当前,在高校内部,对于什么是大学的国际化、有不有必要实施大学的国际化和怎样实施大学的国际化等方面远未形成普遍的共识。认为我国高校奢谈国际化太过超前,或虽表面认为国际化重要、但落实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论调和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我们必须明白:第一,大学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发展而导致的服务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高等教育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大学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放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下来考量,加强对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国际型人才。第二,大学国际化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大学国际化为我们提供了全球化的学术标准。其次,大学国际化有利于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流通。这使得后发国家科技学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也为更多具有条件的个人主动选择某种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性。再次,大学的国际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治理理念提供了交流平台,使得分享国际化办学理念成为可能,就如同我们今天聚集一堂探讨大学国际化问题一样。第三,大学国际化的前提是办学理念的国际化,核心和基础是教师的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教学资源的国际化,同时还包括学生的国际化以及科研项目的国际化,这些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只有在这些方面形成共识,并内化为大学的领导者、全体教师、管理干部和学生的信念,才能为大学国际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教师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大学实现国际化的捷径。因为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办学理念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送出去和引进来,即采取措施让自己的教师尽可能接受世界前沿知识领域学习的经历,目时采取措施引进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充实自己的教师队伍。欧美一流大学的教师国际化程度很高,相比而言我国大学在这方面比较落后,这是制约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水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后我国大学国际化工作中要重点突破的方面。

三是学生的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送出去”,即为学生创造海外学术交流、学习和实习实践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欧美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大学期间都有出国游学、访学或交流学习的机会。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普遍与国外大学采取“1_+2+1”、“2+2”、“1+3”、“3+1”等形式实施中外双校园联合培养,通过互相承认学分、联授互授学位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海外学习的机会,但总体而言,受到经费等原因因影响,在校学生中拥有出国访学机会的比例仍然太低。二是“招进来”,吸引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优秀学生来校学习,促进不同文化在校园的交流、融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力提高我国大学的留学生比例,同时改变目前留学生来源国别结构比较单一、以东南亚学生为主的结构状况。

四是教学资源的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学校通过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等多种形式,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合到大学课程体系中,为培养出具有国际观念、视野和技能的国际化人才奠定知识基础。二是教学过程的国际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语言、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实现国际化。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在理工科、管理类专业中开展了欢语教学,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原版教材。另外,我国政府还扩大了教育开放的程度,鼓励各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社会急需专业的联合培养项目甚至联合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鼓励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师、教材、教学内容、培养方案等教育资源,以提高目身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但总体而言。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的高校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同时在实质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五是科研的国际化。科研的国际化既可以是短期的国际学术会议或专题讨论会。也可以是某个研究课题或领域的合作研究项目,还可以是参加国际性科研杂志的论文发表。总体而言,由于我国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落后于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其科研的国际化水平也相应比较落后。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既在国际化中提高我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同时也提高我国大学科研工作对国际学术视野发展的贡献度。

【作者简介:熊健民 湖北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