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兰州大学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2-07-04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2-07-03

兰州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局面,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专兼结合的干部队伍,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德的考核。学校党委在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干部德的考核,制定实施《兰州大学加强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个方面对干部进行重点考察,树立了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2009年以来,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干部人事制度12项,从干部选拔任用到班子建设、轮岗交流、年度考核、德的考核、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试用、任前公示等环节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工作程序。依靠制度选人用人,保证了干部工作有序进行、阳光操作。

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性。在坚持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了《兰州大学党委常委会差额表决干部暂行办法》,适当扩大差额表决干部的范围,规范常委会表决干部的程序和方法。改进差额考察工作,组建考察组,综合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查阅档案等多种方式进行考察。实行延伸考察制度,除了要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考察外,还要到其上一工作单位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加强对干部德的专项考察和测评,设置了38项正面测评指标、43项反面测评指标,进行双向量化测评。根据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在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中进行差额酝酿。通过差额制度层层遴选,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性,增强了选拔任用透明度,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2010年以来,采取两轮集中差额推荐的方式,产生了12名正处级领导干部。

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坚持公平公正,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引入竞争机制,有计划地进行竞争性选拔干部。把竞争者的民主测评情况、述职答辩情况、个人履职年度考核结果、个人任职经历等纳入总体评价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更具个性特色,提高了竞争性选拔工作质量。不断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比例,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一批优秀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2010年以来,通过竞争方式选拔任用了53名处级干部,占同期提拔使用处级干部的57%。

注重选拔一线干部,形成重视基层工作导向。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和培养领导干部的机制,从制度上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成长。规定没有基层班子成员经历的干部不能担任机关职能部门正职,担任领导班子副职的兼职领导干部一般应具有担任系主任、研究所负责人、党支部委员、辅导员、班主任等经历。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大机关与基层、党务和行政干部的交流力度,对岗位经历比较单一、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职能部门年轻干部实行有计划地安排交流。2009年以来,对96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对16个行政领导班子按期进行了换届,对15个中层党委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改选,对40个单位和部门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配备。改变了干部队伍的来源结构,促进了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使用相结合,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后备干部储备,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事关学校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坚持每5年进行1次集中补充调整。2010年通过两次民主推荐、差额考察、常委会票决,确定了82名正副处级后备干部,其中正处级30名,副处级52名。加强后备干部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截止目前,已提拔使用后备干部31人,其中正处级后备干部8人,副处级后备干部23人。根据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和主要不足,制定了正副处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计划,采取分层次培训、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多岗锻炼、培训提高、挂职交流、日常教育。加强干部挂职工作,三年来共选派援疆援藏干部11人,选派到省市县挂职干部12人。培养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