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0-11-18    文章录入:    点击:[]

《黑龙江教育》2008年第11期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差J出和保证.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已成为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行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权限

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监督、服务等工作,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也都在适应形势的变化,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逐渐建立与发展,成为目前高校管理普遍应用的管理模式。本文就黑龙江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一)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普通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以及相互关系的根本性组织制度。这种制度的最优状态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够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变化;能够充分调动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大学生产力,最合理、有效地配置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资源,输出最大效能①。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备受关注,这既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高等学校和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等。

(二)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而产生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巨增,传统的以校级职能部门为主的管理机制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校级职能部门长期陷于烦琐的事务管理中,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解决学校发展建设方面的问题,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院的各项工作,所以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下放权力,使管理重心下移,实现由学校集中统一管理向以学院为中心的两级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教学管理方式由集中统一管理向分散管理、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三)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基于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它所提供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学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管理思想,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教学管理方式也要从强制式管理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而传统的以校级职能部门为主的管理机制更是无法满足教育的这种需求。同时学院作为教学科研的实体,直接与社会接触的渠道较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需要更多的自主性,才能做好基础性教学管理工作,满足教育的社会化需求,培养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人才”。所以建立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是高校教育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的合理途径。

二、黑龙江大学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黑龙江大学从2001年开始逐步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首先是把教学管理的部分工作职责,例如教学任务的下达、排课、考试安排等下放到学院;从2002年开始增加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扩大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规模;2005年学院开始正式成立教务办公室,到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由学校向学院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的过程更科学、管理的效果更合理。

在我校,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主要包括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创业教育(学院)中心、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教学工作宏观指导、调控,重点放在教学组织与监督、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基本建设(硬件、软件)、教学发展规划、教学运行的统筹协调、教学质量的考评监督等工作上。校级教学管理部门面对学院时更多的是强调指导、服务与评估的职能。

院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主要包括各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办、各专业负责人、院级督导。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配合学校完成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本学院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督办、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监督、教务管理工作、考务管理工作等。在实际工作中院一级教学管理更多考虑本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如何实施和提高等具体工作上,承担的多是操作层面的事务性工作,同时把基层的信息向学校进行反馈,配合学校改进、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院系级教学管理的水平可以影响和反映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还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工作中,院系级教学管理首先应该服从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不应与学校的规定有出入,同时在管理中也要根据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学校具体管理项目相配套的制度和管理细则。

应该说,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改进,虽有近三万本科在校生的规模,可在教学管理方面能够做到条理清晰、管理有力、服务到位。但要使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发挥其最大功效,还有一些亚待改进的问题,例如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权责划分不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校级职能部门和院级管理部门都在忙于事务性工作;教学管理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执行起来有难度;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尚需提高等。

三、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学校和学院作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主体,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不同的,只有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工作中各负其责,才能构建出完善的教学责任体系,做到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会有推诱扯皮的现象发生。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着眼于教学工作的长期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调配、对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他们的工作职责应主要包括参与研究学校有关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有关教学规章制度,研究与制定学校教学工作政策;参与研究全校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方案;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基地建设规划,制订全校教学计划的总体框架和要求;监督检查全校主要教学过程的实施,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在角色定位上,要做教学管理队伍的领导者、方向掌控者,根据教学的特点、规律,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引导全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为教学工作服务。

而学院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则更多是从事基层的、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他们面对的主要是本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本学院的教学工作服务。他们的 工作职责应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室、校内外教学基地等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加强院级考试管理和教学档案管理;加强教学经费管理,确保教学经费合理分配和使用;全面实施学业导师制、选课机制和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教学任务得以落实。在角色定位上更多是规则的执行者,是基层信息的反馈者,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地把一些行政权力下放到学院,使学院一级有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学院一级教学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

(二)完善各种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的总称,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是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则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要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适用性原则,同时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师生对教学规章制度也都需要经历服从、反馈、认同、自我约束的过程。所以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成立专门的教学顾问团进行论证与起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通过反馈的意见进行修订、确立。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树立起教学管理的绝对柳戒。一且制度颁布,就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不能各行其是,更不能通过各种关系逾越制度,从而使教务处的监督管理职能流于形式,失去权威性。而作为制度的执行人尤其是学院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更要注意做好工作的原则性与艺术性的相融合,执行制度,不讲人情,当然是管理简约化的最佳方式,但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师生满意才能真正体现出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没有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不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好的办学水平,也就没有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育走向市场的情况下,学校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没有好的员工也就培养不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学生,这些员工除了教师外还包括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学校各级领导不仅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还要把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与建设提到日程上来。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状态合理测定,从而制订出这支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努力建设一支与本校教学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管理队伍。

1.采取措施,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

(l)流动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仅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效率不高,而且会使其视野拘泥于某一方面,没有全局观念和开阔的思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可以尝试进行人员流动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校级、院级之间流动,也可以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流动周期不应少于一个学年。教学管理队伍的有序流动,客观上产生了竞争,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2)培训与开发。培训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给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可目前各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还没有建立,到外地进行调研、交流的机会就更少。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包括岗前培训、在职人员的进修、调研、交流等。培训内容要不断拓宽,除了原有知识的更新,还要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更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的基本技能。

(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只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例如我校在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就有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措施、培养计划与目标。而在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上,还有很大可以发展的空间。忽视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和其后续发展,就会导致转岗跳槽的现象的产生。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缺乏连续性为教学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教学管理队伍必须要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教学管理人员规划好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2.构建科学、规范的考评与激励机制

(l)坚持正确的原则。首先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加可信度和透明度,还要考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背景、工作量的大小,包括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专业数量等。

其次要本着既要看工作的实效,更要注重创新性工作能力;不仅看工作的结果,更要强调管理过程的原则。教学管理人员最忌讳的就是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略了总结和思考,不进行理论研究,没有发展的潜力。

最后要本着全面听取意见、着重服务意识的原则。教学管理工作岗位实际上是窗口岗位,工作的效果重要,可给工作的对象带来满意、树立榜样更重要,也就是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全面育人”。

(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首先要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考核一般为两年较好,因为如果有新加人的教学管理人员,第一年完成了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熟悉,第二年才能真正看出工作的态度与水平。平时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阶段来划分,例如开学初的教学计划管理、平时的教学运行管理、期末的考务管理等,这些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考核表现可以看出教学管理人员更适合哪个岗位,同时也是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把平时的成绩累加得出定期考核的成绩。

其次要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但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的意思是要注重工作过程评价,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抹煞全部成绩。定量考核是要把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得分来评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那么考核指标的制定和所占的权重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认为考核指标应该除了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工作态度等之外,要涵盖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考试工作管理等,其中每个部分又涵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这需要高校的管理者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才能科学地制定。同时指标的分数还要根据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专业数量等进行加权才能合理。最后定量考核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评定主体认定,例如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院领导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评定、教学管理人员互评等综合得出分数。

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服务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状况和管理效能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实现。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关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李小红,刘志成.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07,(9).

[2]朱向梅.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7).

[3]胡春光,黄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