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结构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宏观解读
发布时间:2011-10-24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9期

摘要:从宏观角度解读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将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到结构层面来研究,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概念,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要素及特性,认为研究生教育结构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生教育质量;结构质量

我国自恢复研究生招收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一直高速增长。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从1998年到200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由7.25万人增长到51.09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由19.88万人增长到140.49万人,毕业研究生人数由4.70万人增加到37.13万人。从规模上讲,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远远未能跟上规模的发展速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使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从整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应包括微观上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还应包括宏观上的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结构本身就是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指针,是质量问题非常关键的因素”[1],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培养质量与结构质量的辩证统一。要全面审视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拓展原有的质量观,从宏观维度解读研究生教育质量,将研究生教育结构纳入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中。只有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界定

1.研究生教育结构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通过构成要素的比例关系和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结构的实质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是:①数量比例关系,包括要素的种类数目、各类要素的数量以及不同要素的比例;②时空结构关系,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结构关系就是诸要素在时空四维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形成的构型;③相互联结方式,指要素间彼此联结的具体形式。”[2]113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系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确系统的内部构成。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潘懋元先生认为:“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联方式,对于教育系统来说,特别应当重视各部分的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随教育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动态的结构。”

研究生教育从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教育结构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和组合关系,这一判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结构各要素之间相应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结构各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形成之后,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调整变化。“研究生教育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各种亚结构组成的复杂结构系统,由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内外部条件的发展变化,决定其不同的结构状态和发展变化。”

2.研究生教育质量

质量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基本术语,它的原意是针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言。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内外部特性的总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2000版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进行了权威定义,指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5]。这一界定强调质量与需求的匹配。

“教育质量是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关系的限制下,一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6]《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这一概念在内涵上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质量,即指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一是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了学位标准和要求,二是培养的人才是否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广义的质量包含3个层面的内容,即满足学术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自身教育、自我实现的需要。”[7]本文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是指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程度。

“教育机构是服务型组织,教育机构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8]研究生教育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为研究生个人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使研究生知识、技能与能力等素质得到提高,又要主动为社会建设服务,积极配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供高质量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人才个人素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人才整体结构的需求。因此,研究生教育质量可以分为培养质量与结构质量,培养质量侧重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结构质量侧重于人才整体结构的优化。社会通过接受研究生教育机构提供的素质优秀与结构优良的人才,实现自身的增值。因此,研究生教育质量不能孤立考虑研究生个人培养质量而不考虑结构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有机整合培养质量和结构质量,以取得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优化。

3.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

“高等教育大众化,其外在特征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内在特征则是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变革。”[9]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当前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我国研究生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接近平衡。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规模而是质量。

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是“旧问题”,本文将探讨它的“新方向”。结构质量可以看成是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质量,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是研究生培养机构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的逻辑基础上,所培养学生的学科、层次、类型等结构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宏观上的构成状况与社会外部需求的匹配程度。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评价标准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在结构上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匹配度越高,则结构质量越高。假定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那么今天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其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不够。因此,要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除了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外,目前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改善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质量。

研究生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协调程度与匹配状况,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将有助于保持研究生教育快速有序发展,避免结构性失衡。在当前研究生教育领域,很多结构性问题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就是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优化结构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优化结构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要素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将有助于保持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研究生教育系统由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与不同类型部分组成,在构成要素中,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决定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

1.层次结构质量

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是“研究生教育的纵向构成,即研究生教育系统由哪些层级构成,每个层级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与规格、修业年限与入学条件,以及不同层级间的承接关系、比例关系等”[10]。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强调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质量的目的,在于探求层次结构的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层次高级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包括研究生教育层次之间比例要合理,并且必须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动态适应,即多层次高级人才比例关系应与社会发展保持供求平衡,从而推动整个研究生教育系统质量最优化。

研究生教育一般分为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研究生培养要求不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硕士研究生要求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条件更高,要求在科学或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要有一定的梯度构成。如果人才层次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就会造成人才浪费。所以,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层次培养不同标准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这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类型结构质量

学位类型是按照不同学位的特征所形成的种类,“学位类型主要分为学术性学位和职业性学位。学术性学位,也称科学学位,是按照授予学位的学术要求的性质和特点划分出的一种学位类型,授予科学学位的学术要求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职业性学位,在我国通常称为专业学位。授予专业学位的要求一般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从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能力,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4]46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就是根据学位特征不同而划分的各种类型研究生的构成状况,本文主要是指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比例关系。由于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差异,造成它们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存在差异。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比例关系能否适合社会需求,是判断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质量的主要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更加紧密,研究生教育不再只是单纯探求高深学术的场所。社会对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结构面临由传统的学术型学位向专业型学位转变的趋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专业型学位的比例基本与学术型学位的比例持平,甚至超过,“在美国所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中,应用型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比例约占85%,而学术型硕士学位人才只占约15%。”[11]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中,专业型学位比例远远低于学术型学位。因此,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发展的方向应以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突破口,同步发展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质量。

3.学科结构质量

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是指研究生教育系统中不同学科专业的构成关系。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它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也是指导相应的学位授予工作纲领。可以说学科专业目录直接决定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的基本框架。从整体上讲,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可以分为文、理、工、农、医五大类,这五大类之下是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军事学等若干个学科门类,每一学科门类由于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若干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科结构决定了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结构,它既反映了自身学科发展的状况,又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求。

“判断一个国家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的契合度如何。”[12]175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质量是学科结构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产物,其一方面受到社会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这种适应性需求是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各产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与此相适应,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要根据这种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满足需求结构变化对学科结构提出的要求,实现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质量。

4.区域结构质量

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是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区域分布上的构成状态,研究生教育如何在不同区域上合理布局,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区域布局上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区域结构质量是涉及到研究生教育宏观发展战略的大问题,要充分考虑区域研究生教育和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与地方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同的区域,由于社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社会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各不相同,决定了它们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情况各异。研究生教育区域布局必须与地区特质相结合,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尽可能保障区域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匹配性。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的现状是各地区研究生教育分布不均衡,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地区研究生教育过度集中,超过了社会发展水平,而有的地区研究生教育落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研究生教育发展先进地区应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研究生教育发展落后地区不仅研究生教育规模小,而且产业结构层次低,国家应给予这些地区以有力扶持,最终实现科学合理布局。使学科专业设置在区域间协调互补,促使各区域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12]最终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结构的优化。

三、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特性

1.多样性

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13]同理,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也具有多样性。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国研究生教育不仅经历了快速扩张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多样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多样化发展也表现在研究生教育结构上,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结构是由一定的内部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系统,规模的扩张使得研究生教育结构中学科、类型、层次与区域等构成要素越来越复杂,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结构逐渐由单一结构向多样结构转变,结构本身的多样性导致了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多样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对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尤其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它们强烈要求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种需求既有纵向层次的差异,也有横向断面的不同,需求差异性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标准的多样性。站在结构质量的高度,要分清不同社会需求,尤其是产业经济、科技水平与劳动力状况对研究生教育结构多样化的价值需求。因而,当前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必然呈现多样化趋势,而这一趋势必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而继续下去。

2.发展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中,不能脱离系统而独立存在,研究生教育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研究生教育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总是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社会系统各要素的发展也必然引起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结构质量的评价标准是社会利益主体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本身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社会利益主体需求的变化要求研究生教育结构做出相应调整,适时优化结构,保证结构始终能够跟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研究生教育结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永恒固化的结构。

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时期,不断地自我调节,持续改进是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要优先考虑的问题。通过变革研究生教育结构去适应,甚至去引导社会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长远的战略目标。未来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重点就是利用发展机遇期,通过调整来不断优化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3.适应性

无论是潘懋元先生提出的“高等教育主动适应论”,还是2009年底,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强调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意向,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样也要适应社会发展,基于政治论哲学思想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强调的是研究生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在质量评价指向上强调社会性,标准上强调外部适应性。适应性是判断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重要标准,只有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的教育结构,才能算得上高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着高需求,这种高需求自然也就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政治、经济、科技的现实发展要求相适应。研究生教育结构只有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实现社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当然,必须指出的是,研究生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匹配是相对的、暂时的,因为社会需求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而研究生教育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则相对稳定,不可能完全固化匹配社会的需求。但研究生教育结构根据需求的变化主动作出动态调整,最大可能地适应社会需求则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例如,出现了研究生教育层次目标定位模糊,类型结构单一,学科专业设置陈旧,区域布局失衡等种种问题。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同时,切实改善结构质量,这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作者:孙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