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4期
摘 要:强调了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试点过程中要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和质量提高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介绍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定位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举措,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
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想解放和理念转变,创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开展这一工作,应从两个方面把握其发展方向。
第一,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发展战略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高端化、多样化、国际化”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在规模、结构还是培养模式上都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第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应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育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是要把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从国际研究生教育经验来看,研究生教育从来都是在这种结合过程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
以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9年至1900年,硕士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以满足大学的师资需求为目标;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至二战前期,硕士生教育的目标向多样化发展,授予的学位逐渐分化为博士前的过渡性学位、职业学位和终结学位;第三阶段从二战后至上世纪60年代末,硕士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张,硕士学位授予数由1960年的8万猛增到1970年的20.8万。其中职业学位的发展最为迅速,职业学位的种类进入了多样化阶段,逐渐成为硕士生教育的支柱;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硕士生教育进入转型阶段,美国对传统的硕士生教育理念提出巨大挑战——在规模进一步拓展的同时,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更加鲜明,这一阶段的硕士生教育表现了三个特点:①职业学位特点。1980年以来,超过4/5的硕士学位是在工程、教育、护理、商业等职业领域授予;②在职学习特点。约半数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年龄在30岁以上,近2/3是在职学习;③重视实践教育特点。硕士生教育越来越强调专业实践,行业专家广泛参与人才培养[1]。
与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研究生教育刚刚恢复,博士生教育还很薄弱,硕士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以缓解教学和科研高层次人才的短缺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博士生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5万人增至2009年的6万人;硕士生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5.5万人增至2009年的45万人。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传统硕士生教育进行反思和改革,硕士生教育逐渐由单一的学术型学位向多样化、专业化学位的转型阶段,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教育部适时提出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对研究生教育体现时代特征,改革创新的最好诠释。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在改革创新中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定位
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学校使命和发展目标,并形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培养条件,营造创新氛围,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力争使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的高层次人才。”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定位硕士生教育。清华大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较为单一化的培养目标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造成了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操作实践失去有效性。对此,我们确立了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在坚持传统精英教育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并存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提出了“顶天”和“立地”的培养目标。所谓“顶天”是指挑战科学技术前沿,它更多的是面向博士生;“立地”是希望研究生面向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国家需求,这是硕士生培养的主要导向。同时我们认为,博士生教育质量是学校学术影响力的体现,硕士生教育质量是学校社会影响力的体现。因此,我们对博士生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各学科的未来学者,对硕士生教育的定位是以培养各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定位于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行业或职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目前,清华大学在学博士生与硕士生的比例约为3:7。在学硕士生中,学术型与应用型学位的比例约为4:6,由于一些应用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生实际也是按照应用型人才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比例实际可达3/4左右。因此,硕士生教育转型一直是学校近年研究生教育工作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将硕士生培养定位由学术型为主逐渐转向应用型为主,侧重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其中,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这一类型包括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以学术型入口按照应用型培养的硕士生,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试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高端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需求。另留有少量比例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博士生预备生源。
单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说,清华大学已获学位授权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6种,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学人数70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硕士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 综合试点改革的主要举措
1.总体实施情况
结合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清华大学成立了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建立制度保证机制,配置办学资源;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并落实好具体实施工作。学校开展本次试点工作的专业学位类别为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以及工程硕士的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研究生院与培养院系共同探讨,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落实,同时将改革思路推广至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以带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此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清华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评估与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多学科交融等,因此,我们在培养方案上突出了“两个强化”:即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了“两个举措”:即按照培养项目实施、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通过项目指导委员会架起高校和业界的桥梁,为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出谋划策、提供保障。
2.具体实施情况
第一个实例是工商管理硕士。清华大学MBA以“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面向未来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清华大学MBA项目的特色在于三个平衡:即实现知识、能力和品格的平衡、学术严谨性与实践相关性的平衡、中国根基与全球视野的平衡。过去MBA教育在理念上有两种偏差:一是仅仅把MBA教育当作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是单一的从书本上学习。虽然案例教学相对于授课教学法有更多的学生参与,但也仍然是从书本上学习高度简化的案例。因此,我们把过去MBA教育仅有的“知识环节”扩展到三个环节,即“认知”(being)环节、“知识”(knowing)环节和“实践”(doing)环节。这三个环节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MBA教育,超越了过去MBA教育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较为狭隘的理念。MBA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有:①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品格和软技能课程、建设中国根基课程、开展体验式和整合性学习、提供全球化学习和实践经历;②进一步改革MBA论文环节,试点以学分替代论文;③在招生方面,试点自主招生、试点放宽对入学前工作年限的要求;④试点“2+2”项目:即优秀的、志向明确的本科生免试推荐获得MBA入学资格,有计划地安排其实践两年后,返回学校攻读学位;⑤试点MBA与其他学科的双学位研究生培养。
第二个例子是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我们以服务国家对核电发展的大战略为取向,以培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复合式、应用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项目中,贯彻校企共同参与培养全过程的思想:企业专家参与招生选拔,满意人选可进行订单式培养;业界专家进入项目指导委员会,参与培养、监督和项目运行;开设行业讲座,企业专家参与授课;在企业建立专业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实践条件和课题,选派联合导师参与实践和论文指导;企业为研究生提供实践经费和奖学金。改革的重点主要有:①与企业密切联系,探索多样化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探索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匹配的本科—工程硕士统筹模式;②推进和落实与企业共建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③针对核电企业需求,量身定做模块化课程体系;④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激励机制,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在企业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等;⑤探索工程硕士与其他学位的双学位研究生培养。
四、几点思考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①在快速发展高峰与调整的交替中,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②在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化的变革中,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有序性;③在数量与质量的权衡中,如何保持两者的平衡。
针对教育部推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还想提出三点建议:①加快推进与相关的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注册制度的衔接;②改革单一的专业学位招考模式,对自律性好的学校加大对招生方式与招生名额的自主权;③支持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学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吉宁,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