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
【摘 要】: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大学章程,大学章程制定不仅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要求;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有发展理念的问题,大学章程必须充分体现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大学章程必须勾画历史、现状和未来;大学章程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大学章程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关键词】:大学章程;思考;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为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自主管理机制,促进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大学章程,一大批高校也正在酝酿和起草大学章程。因而,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已成为各个大学现阶段关注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和重大的变革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历史使命,因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高水平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高等学校快速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界的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是以公办体制为主,大学管理也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导向,大学在快速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袁贵仁部长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文章中提出,“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既缺乏经费又缺乏人才,但更缺乏现代大学观念和制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度产生的问题最终要从制度上去解决,光靠良好的愿望,以及工作的热情和干劲是难以奏效的”。袁贵仁部长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我国大学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核心瓶颈问题。在参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虽然各大学根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是适合于不同发展时期、为加强规范性管理而制定的,它不能体现大学自身特色和发展理念,更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和科学性,无法指导大学的长期发展。
制定大学章程不仅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要求;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有发展理念的问题。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不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过程,更是一个全面回顾历史、凝炼办学特色、谋划未来发展的研究过程。从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说,大学章程是该大学的基本法,是调整学校与社会、学校内部责权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校理念、精神、传统、文化、目标的总概括和总限定,大学章程应该成为该校一切规章制度的母本和基础。制定好大学章程,对一所大学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的良好生态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本课题组在认真总结和研究现有国内外大学章程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分析和梳理提炼,认为制定大学章程:要有开阔的视野,充分吸收和掌握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国际评判标准;要从创建国际一流的目标着手,准确把握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中确立发展的支点;要充分学习国际上现代大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色;要认真挖掘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文化和精神,密切结合国情,探索和研究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规律和途径。
一、大学章程必须充分体现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
我国是一个教育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拥有两千多所大学,有30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尽管这些大学的类型、层次、规模、功能定位、行政隶属关系等不尽相同,但我国的大学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在结构上都存在趋同的现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共同的目标。大学的功能定位,调整学校和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定位等等,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大学章程所反映的大学核心理念也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办大学的历史责任,这是大学章程制定的根本方向。
在大学章程中,同时也必须反映具体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及由此确立的办学理念。大学需要彰显个性、树立特色而不能过于趋同一样,大学章程也应创新,力求在整体统一中凸显个性,形成特色,避免“千校一面”。一是突出大学的历史继承。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校园文化积淀,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也各不相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每一所大学赋予的历史责任和给予的政策、物质支持也有所区别,而这些必然也必须在大学章程中有所体现。例如,在大学章程的序言部分,简要将学校的发展沿革、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等予以描述,使得大学章程的个性化特征更加鲜明;校训、校风、校徽、校歌、学风、法定纪念日等都可以作为章程的特色内容,彰显大学的个性。二是准确把握学校定位和发展阶段。充分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学术研究重点、社会服务领域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尽量体现自身特色和优势,避免照抄照搬空话套话。比如,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更加注重综合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科技类工科为主的大学主要注重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性强、多科类的大学则主要在人才的专业专长和行业适应能力方面下功夫。三是减少雷同的内容。大学章程要有本校的话语体系,同样是建设“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大学,要充分发掘自身一流的独到之处,因为社会对大学水平的衡量很难用一把尺子来实现,笼统的目标本身就是没有目标。大学应立足学校实际,找准定位,力求在章程中准确表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各项工作目标。四是充分反映大学的理教传统。尽管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和架构整体上较为接近,但每个学校的内部管理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学校必然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模式、制度体系、机构设置、权力配置等方面应与其他学校有所区别。大学章程对这些情况的科学概括,有助于凝练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大学章程必须勾画历史、现状和未来
章程即‘宪章’,是简述大学办学理念、大学团体的原则、职能和组织的文件,是阐述在一定办学理念下,大学组织运营的基本原则①。制定大学章程,是实行民主办学、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的重要载体。当今,大学逐渐进入了社会的中心,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法律关系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大学章程这个学校的根本大法要立足于调节这些关系,保障建立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创造空间。大学章程是学校管理的制度依据,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创新等大学基本职能,科学定位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明确教师、职工和学生的法律主体地位以及相应的责权利,厘清学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关系,合理设置管理机构,科学界定管理权限。每所大学都有自己固有的、正在运行的“章程”,只不过很多大学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将其系统化、法定化而已。大学的发展有对以往办学经验的继承,也有时代发展留下的印痕,在大学章程中必须注重反映大学的现状,找准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大学章程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其实大学章程制定也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提升。文化和制度建设不做创新,没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工作举措,中国大学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建设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就会更加漫长。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的补充完善过程。大学章程的制定既要以大学现实考量为基础,找准大学的时代方位,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必须具有更加宏观的视野和更加长远的眼光,兼顾到大学的未来使命和理想追求。这就要求大学章程里必须有定性的内容,如学校定位、发展目标、类型特征、组织体系、管理架构等;同时又要留有余地,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留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应当看到,大学章程与任何法律性文件一样,都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产物,既不可能涵盖一切,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在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过于拘泥于现实,势必无法顾及甚至限制学校长远发展;过于理想和超越现实,又必然会流于空泛,降低章程的权威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立足现实、适度超前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基本思路。
三、大学章程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在我国出现历时不过百余年,由于历史变革和政治体制更迭等原因,百余年来我国大学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等都发生过巨大变化。到今天,大学现行的管理体制为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保障作用,因而大学章程制定必须充分反映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使大学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我国正处于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水平和质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尤其在大学的发展理念、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上差距更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大学章程建设中,就必须在国际视野下考虑中国大学章程的建设,要充分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成功大学的发展经验和治理理念,从而实现建设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涉及很多方面,它包括精神、物质、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我国高等学校需要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借助于大学章程的制定,充分吸收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制度,并固化为切实可行的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制定中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和“学术创新”的思想,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明确大学的功能定位。要充分体现“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在章程的制度设计中,必须以“有学生才有学校的未来,有大师才有学校的前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人事制度是大学章程制定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外大学在师资选聘、人才的引进、考核、晋升、激励、淘汰等方面,有着许多成熟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绝不能简单的模仿和照搬国外大学的做法,而是要在充分考虑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借鉴。
四、大学章程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的是建立大学治理结构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使命的丰富,大学制度体系也会随之发展变化。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最为理想的大学制度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为不同国家直接套用,即使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其制度体系也不能完全照搬。现代大学制度一定是与时代的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上要达到建设一个开放的制度体系的目标。在当今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闭门办学和游离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之外,就很难进入一流大学建设的行列。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旧的制度改变了,新的制度产生了,才能一变百变、一通百通,才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持久,保证行动的统一、协调,从而减少弯路、避免反复,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制度是根本,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构建什么样的制度体系,应该从国情和大学所承担的功能出发去考虑,把现代大学制度从整体上设计、从体系上建设,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反映大学的时代使命,对接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从而完善大学的发展动力,提高大学的竞争实力。
大学章程关系学校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制定一个好的章程,其关键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组建强有力的写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章程的制定需要前期的充分调研,要充分发挥学校各个方面的作用,要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