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3-06-2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摘 要: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化过程,推进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动力呈非均衡态势,表现为学科建构非始于形成科学的学术体系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术研究呈后发优势等。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应找准学科发展目标,发挥优势学科的价值,遵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依托行业资源构筑学科体系。

关键词:行业大学;学科建设

一、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状态及问题

1.高水平行业大学的缘起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院校类群,行业大学主要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这类大学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我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时期,如建于1896年的西南交通大学、1909年的中国矿业大学、1915年的河海大学等。大批行业大学的建立源于新中国成立时期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当时,为满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大量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中央政府各部门陆续兴办、重组了一批高等院校,涉及农、林、水、地、矿、油、电力、通信、化工、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也包括一批与文化、艺术、体育、财经、政法等社会事业紧密相关的高校。本文研究的行业大学主要指由原工业部委举办的行业类高等学校,这批高校因产业或行业发展而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国务院机构调整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指导下,原中央部委管理的300多所高等院校,由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划归教育部或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这批行业院校发生了分流与分化,部分高校形成了在国内一些行业领域领先的优势学科,步入国家“211工程”和部分“985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工程建设行列,并被冠之以“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称谓,成为这一类群大学中发展态势较好的高校群体,其中,共有41所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虽然这批院校所属行业领域、学校发展模式、学科建设水平等不尽相同,但其办学历史以及学科发展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学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等存在许多共性。本文即以这批高校为例研究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发展问题。

2.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

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秉承专才型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科研重点是行业共性技术以及具有长期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历史等。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这类高校的行业性优势学科上,这些学科“在服务特定社会需要和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传统,并对某些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校风建设方面,形成了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品牌效应与识别系统’’。所谓高水平主要指,这类行业大学以一个或多个优势学科跻身于“211工程”或“985优势学科平台”的学科建设之列,在办学实力上具有优秀的水平以及向一流发展的态势。

首先,在发展历程上,行业大学学科建设与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历程紧密相联,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和成熟。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因行业的需要而产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起步。正是因为多年来它们围绕行业建设的需要,积蓄和不断形成了一批在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才得以在行业专门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方面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20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给这批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方向、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使得行业大学学科的发展开始冲破行业的边界和束缚,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获得了全新的发展生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从行业大学的发展现状及态势来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行业大学在学科发展水平上已取得显著成绩。从横向学科分布来看,这批高校的学科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门类。从纵向学科水平来看,高水平行业大学大多数依托一个或多个行业特色学科形成优势学科,有的学科甚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以2011年组建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11所高水平行业大学为例,这11所高校是在冶金、邮电、交通、林业、化工、石油、矿业、电力、通信等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大学。进入21世纪,11所大学先后步入国家“211工程”或“985”优势学科平台的重点建设行列,绝大多数高校拥有一个或多个国家重点学科,这些学科作为在国家相关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标志性特色学科,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11所高校所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中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分布情况。以2012年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为例,11所高校在全国同类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居于前十位的情况。11所大学均有2个以上的学科位居全国前十名行列。其中,一些行业大学的“当家学科”——如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北京交通大学的系统科学,北京林业大学的林学、风景园林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在全国同类学科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

3.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

进入21世纪,行业院校一方面迎来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在发展中迎来了最具挑战的时期。虽然高水平行业大学以行业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之后,随着行业大学的学科优势逐渐削弱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行业大学与原行业部门行政隶属关系的脱离使得这类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失去了资源依赖;另一方面,行业大学办学实践中的“行业”特色,限制了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发展。在走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充满激烈竞争的平台之后,行业大学的办学弱势突现出来:学科设置较为单一,办学视野相对狭窄,特色优势学科的基础研究能力与促生新兴交叉学科的能力偏弱等。

从以上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建设的现状来看,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发展沿续着一个特殊的路径,其积蓄的优势与面临的障碍都有自身的特殊性。

二、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因素分析

大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受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以社会需求为主的外在动力的交互影响。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其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力呈非均衡态势,带有浓重行业性质的“自组织色彩”和“后学科规训”的印记。

1.学科建构非始于形成科学的学术体系的需要

行业大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产生于设置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如某电力大学,建校之初设置了锅炉、汽机、电机、输配电、土木、电厂化学、金工7个专业,目的是培养与电力生产线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某矿业学院由最初的采矿冶金,增设到矿区开采、矿山测量、采矿工业经济及组织、矿山企业建筑、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电、有用矿物精选、煤田地质等专业。这些根据生产及运行的需要设置的专业是行业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其学科建设未曾对学科体系与知识结构进行科学、严密的规划与设计,也没有按照学科建设的要素进行系统的资源配置,带着浓重的行业办学色彩。

2.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行业大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学科因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建构,正是在服务国家建设的过程中,行业大学的学科与学校一起不断成长,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完成了特定时期国家所赋予大学的任务。在新时期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行业大学特别是高水平行业大学在构建、促进、发展新兴学科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从2010年教育部批复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来看:当年批复了140个本科新专业,工学门类的学科占92%以上,而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置的71个新专业中,由行业大学设置的新兴战略专业占一半以上。由此可以断定,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满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仍将是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对学科建设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依然是行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与专门人才。行业大学因行业而建,依托行业发展,学科建设更是紧密围绕行业的需要而建构,多年来其与行业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关系,使大学学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面向等各方面无不打上行业的浓重烙印,这是行业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积蓄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所在。在新的发展时期,如果不能延续与深化这个优势,行业大学就失去了特色之本,或面临着转型与分化。

3.学术研究呈后发优势

就学科的本源而言,创造知识是学科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功能。只有不断地发现、创新与创造知识,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才能不断延伸和发展。

从行业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很长时间内,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专业设置围绕行业需求展开、人才培养以行业应用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等是行业大学学科发展的显著特点,而致力于学科发展的科学研究一直滞后于教学实践的发展,因而,行业大学的科学研究缺少系统的知识积淀。在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后发的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中,有几个因素特别值得关注:一是科技创新的意识与水平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多年来来自行业的联合科技攻关仍然是科研工作的重心;三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表现为行业大学在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与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能力。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某高水平行业大学近十二年的科研经费发展状态为例,可以发现:该校科研经费得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其中,横向科研经费仍占据较大份额,但近年以来明显趋缓,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增长比例明显加快。

4.体制及制度文化的变革对学科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行业大学经历了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的重大转折,即这些院校先后由工信部、煤炭部、化工部、电力部等行业部门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体制上的转轨对大学办学及学科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导致组织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学校的行政录属关系转变后,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发展战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在学科建设上,原有的行业垄断或行业归属被切断,从而不得不寻求新的方略与路径,学科必须重新规划与布局,学科要素必须重新整合与构筑;三是制度变革带来的文化演变,给学科建设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多年的行业办学中,行业大学形成了特定的行业性学科文化,这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的开放与扩张。在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方略、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异质文化等全面渗透与作用于行业大学,使包括学术理念、学者、学术信息、学术物质资料等方面的学科组织要素从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这种开放使行业大学的学科先后跨人国家“211”工程或“985”优势学科平台的建设序列,为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构筑了全新的起点。但在纳入新的竞争体系的同时,行业大学也面临着办学特色弱化或消失的危机。

5.依托行业延展的学科缺乏良性的学术生态环境

大学学科的生长具有强烈的生态性。“大学学科的发展表现出细胞分裂与繁殖的特征:一个学科的发展最后繁衍出新的学科,一个学科可以为另一个学科的发展提供动力和营养,同时又不断从其他学科获得支持和营养。”这样,不同学科的共存构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促使学科交融、交叉、共生、共长。由于行业大学的学科依附行业所需而建,虽然在发展的后期逐渐由行业优势学科向多学科延伸和拓展,但是,与同期的综合性大学或其他文理大学相比,行业大学的学科生态环境依然显得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大多数学校的学科布局偏向工科,显示出学科的“偏振型”状态,而缺少理科和文科的支撑。这种状态使得学科的发展缺乏共生共荣、和谐互动的人文文化和生态环境,导致学科发展的后劲不足、力量不强。特别是在学科设置长期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如果缺少基础学科的强劲支撑,传统优势学科的水平及新兴交叉学科生发的能力受到限制,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大学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高水平行业大学学科特色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对于高水平行业大学而言,在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定位、战略规划与有效推进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与深入思考。

1.找准学科发展目标,发挥优势学科价值

大学的学科规划必须设定科学的学科目标,学科目标虽依据大学办学目标而定,但又有其特定内涵,直接反映出大学通过学科建设所要凸显和实现的价值,即大学的发展价值、社会的功能价值、知识的本体价值。它们互相联系,但又有不同的指向,是三个递进发展的不同层次,这是大学办学科必须清楚认识的前提。大学自身发展的价值是基础性需要——学科“办下去”;而社会功能的实现则体现了学科的方向和特色——学科“办出特色”;知识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功能的超越——学科“办出水平”。

对于高水平行业大学而言,多年的建设与积累使行业优势学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但作为支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整体学科布局仍有待丰富和完善。因此,学科建设的目标应遵从大学的定位目标,办出特色和水平。其关键在于把握高水平行业大学的学科方向,在优势学科“上水平”方面下功夫。培养一大批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型人才或领军人物,在科学研究上着重解决满足行业发展“源头”的基础性、原创性问题以及与行业产业密切相关的共性技术问题,建设能够站在国际、国内前沿的学科。如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紧紧抓住轨道交通的行业关键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从2000年以来,该校直接承担的铁路行业研究课题占全校科研课题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在行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上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带动了大学的整体发展。

2.遵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构筑科学的学科体系

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社会干预是学科发展的内外动力机制,但行业大学学科建构的短板是学科规划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学科发展呈现出知识逻辑的断裂”,甚至在国际学科对话中处于“失语”和“附和”的地位。作为高水平行业大学,要想强化优势学科并占据领先地位,除了其学科规划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外,学科建设还应依据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组织各类资源科学推进。从“学科形塑大学”的逻辑和学科发展的生态环境来看,单一的优势学科还不足以支撑高水平大学的持续发展。只有按照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组织学科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中心构筑良性发展的学科体系或学科群,才能够造就强劲的学术生产力。如华北电力大学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构建并完善了涵盖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大力推进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和,催生出一批充满生命力的学科生长点。

3.依托行业资源,推动学科特色发展

学科的发展需要内外多种资源的组织与推进。虽然在体制划转之后,行业大学与行业失去了行政体制的隶属关系,但是多年来行业与行业大学在共生共荣的发展中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仍然是行业大学长足发展的重要源泉。一方面,行业大学与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建立的人才共享、工程实践、联合培养、就业等全方位合作共赢的机制与传统,是行业大学多年办学形成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行业大学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打造国家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体系,是行业大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