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郑南宁;引领先进文化是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3-09-2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02-07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

十八大报告中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大学作为思想的策源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与担当者,在大国崛起中引领先进文化,传播和创造中华文明是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人是制度和文化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总是以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演进的,文化能够深刻体现一个时代的民族思想深度和思考维度。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地球生态的破坏,恐怖主义活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分歧,还有宗教文明的对立,使许多国家处在极度的忧虑和混乱中。然而在中国大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中国人期待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但人们却在发问,为什么物质文明如此丰富,而人的精神文化却处于“低谷”?寻求精神资源,找回失去的文化,正日益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遏制不住的群体冲动。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的呼唤,大学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脊梁,担当起文化复兴和价值追求的责任和使命。探寻文化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孔子时代的儒学,而是要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坚守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了一条与西方世界现代化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尽管还存在各种问题,但其成就是不可辩驳的。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价值观的圣庙以外取得的,它的持续发展将会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的社会民主制度。科学、民主、法制、自由、公平、正义并非西方世界所独有,但在这些基本价值观的层面,中国与西方世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可能发生冲突。

作为未来世界的强国,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应该在人类和平和经济繁荣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培养人是最根本的任务,同时也要积极面对世界,塑造一种开放和包容的中国精神。

一个开放的中国要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途径,也是中国一流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而人格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大学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人培养好,这是大学一切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近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直在反思和追问学生的人格养成、价值观、独立思考、创业精神等教育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如何培养本科生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应该是我们培养一代新人的基本要求。

值得欣慰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正是依据这样的办学思路推动教育改革。自2004年以来,我们把本科生的思想成长、教学模式和学生社区生活环境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强和积极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调人格养成与专业教育并重。使好的文化成为一种思想力量,产生推动时代发展的正能量,也要教育学生学会判断和抵制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落后文化和极端思潮。

从2005年开始,西交大试点住宿书院制,目前全校所有本科生分布在八大书院,每一个书院都住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学院的本科生辅导员全部转入书院,担任学生的常任导师,来自不同学院的教授担任书院学生的学业导师,聘请知名校友担任兼职导师。书院里的高年级同学还组建学长团辅导新生的学习和生活。书院在制度建设上保证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管理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书院制的实施促进了对本科生的自我教育、自尊自信、人格养成、学业和思想的成长。

大学是人类近代许多科学发现的策源地,而重大的科学发现通常意味着一种新的文明即将形成。大学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必须坚持创造的科学精神、卓越的教育教学和不懈的文化传承创新。这样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国家的智力源泉,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