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国外高教 >> 正文
美国、加拿大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基础课教学
发布时间:2010-04-30    文章录入:    点击:[]

刘振天执笔

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4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即将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工程》,把本科教育、特别是基础课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反复强调要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课教育工作,根本提基础课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专门人才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推进这项工作,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为此,2002年9月15日至9月2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凤泰率国内高校代表团一行12人赴美国和加拿大,对两国高等学校基础课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代表团先后走访了美国和加拿大多所著名大学、一般文理学院,较系统地了解了美加两国大学基础课教育的历史、现状、做法、经验以及在推行基础课教育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此次考察,加深了对美加两国高等学校基础课教育的认识,开阔了视野。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础课教育在美、加两国高等学校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基础课教育,在美、加两国一般通称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作"普通教育"。在西方,普通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教育思想观念,有相当长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所谓"自由",指人的心灵能够超越具体时空和具体事物的限制,而这种自由,必须通过广泛的、基础的或者普通的教育而非专门的或者职业的教育方能获得。所以,自由教育是非职业和专业的教育,它反对狭隘的职业教育和专门训练。19世纪之前的西方大学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教育思想支配下的非职业、非专业的教育。

19世纪后,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突出,高等学校走出了过去的象牙塔,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不断加强,这导致了高等教育不断的专门化和专业化。专业教育虽然顺应了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需要,但也造成了人类整体知识与思想的割裂,进一步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和人的发展的片面化。这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强烈呼吁重建高等教育的理想。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普遍的文化修养,以形成学生共同的知识文化背景,减少专业性和功利性对高等教育以及人的心智发展的损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现今美、加两国的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专业教育,但为了防止过分的专门化及其造成的弊端,普遍重视加强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包括人类共同知识经验的学习、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养成以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能力训练。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早推行普通教育的大学之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哥大便开发出一整套每一位哥大人必读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当代文明课和文学课,前者主要侧重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人类不同文明的历史,学习和理解科学、艺术、宗教、哲学以及伦理等文化,后者侧重在人类西方文学经典等。哥大规定,本科学生入学前两年,必须学习这些共同课程,后两年才正式进入专业学习。这就意味着,基础课教育课程、学时和学分约占学校总课程、总学时和总学分的二分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价值观念,特别是有关阅读、计量、书写、表达、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哥大强调学生多读西方原著,学校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一个班组人数不超过25人,这样,同一门课程在全校就有20、30个班级同时在上。由于实行小班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有与教师接触和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时都采用讨论法,教师事先指定一定数量的原著书目供学生阅读,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心得准备报告,待下一次上课时向教师和同学们汇报,并进行讨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看他所写的课堂作业和参与课堂积极程度而定,那些不开口说话的学生,很难得到好的分数,也影响他后期的专业课程的选择和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为了争取好的好的成绩和今后好的出路,非常积极参与通识课程的学习。

哈佛大学也是极力推行基础课教育的大学之一,而且它在上个世纪后期打破了长期以来通行的大学基础课教育模式,创造了核心课程基本框架。1994年规定,每一个哈佛本科生部的学生,在全部本科生学习阶段,至少应该修习32门课程方可毕业,其中16门为专业领域,8门为选修科目,8至10个科目为核心课程(即基础课程或共同学科课程)。基础课被划分为人类基本知识六大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推理、科学和社会分析,并依此精心设计出来一系列课程。学生需要每一领域中选择出一至两门课程修习,同时还要修习英文写作、数理统计以及外文。外国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见识,使学生认识、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提供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待本国和本民族文化。外国文化中,首选当代欧洲、亚洲和非洲有代表的文化,有时也学习已经死去的文化。课程内容包括外国宗教、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等。历史研究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研究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并能够以历史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历史内容包括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甚至医学史等,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文学艺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批判能力和理解能力。文学艺术的内容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民间文学以及文艺理论等。科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人类的科学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获取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素质。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物理世界到生物生命世界的基本内容。道德推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的途径不单纯靠说教和灌输,更重视道德事件的客观分析和推理,使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社会分析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经济行为、心理行为,各种社会理论、观点、价值和动机,不同人群的价值态度、相互关系、矛盾冲突与解决。内容包括社会学、民族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一般来说,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分为A、B或C等不同类别,以充分考虑有不同专业志向的人的学习。

加拿大的大学也很重视基础课教育,但与美国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基础课程的种类、门数和学分要求相对比较自由和随便。如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的约克大学,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和人文领域各选择一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其中自然科学课程学分为6个,人文学分9个,社会科学学分9个,共计24学分,而其总学分是120学分。相比较而言,约克大学的基础课程浅显,重视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普及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选择基础课程学习可以在本科教育中的任意一年。课程考试相当灵活,重视写论文、查阅资料、讨论和课堂考试。维多利亚大学的基础课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强调一定要学习欧洲经典,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重视课外学习和经验,学科课程占总课程的一半,课外活动实践占另一半。

二、美、加两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1.美、加两国高校都相当重视基础课教育,形成了一整套明确的基础课教育目标

两国有重视普通教育的传统,其目的不在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具体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公民"。基础课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他们认为,一个大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具体的职业和工作,他都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素质,不是专业教育所能够提供和解决的。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两国大学实施基础课教育,不仅强调课程知识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和训练。如正确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等。为实现这些能力培养目标,两国都重视小班上课,重视师生交流与互动,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

2.美、加两国大学推行基础课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要求不尽相同

就基础课教育的课程结构方式看,有名著课程型(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型(哈佛大学)、分步必修课程型(西北大学、约克大学等),课程结构以及科目设置有所差别。同样,研究型大学、以本科生教学为主的普通大学或文理学院,其基础课教育的课程安排、数量和程度要求也差别较大。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基础课课程与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的基础课程就是这样。在基础课教育实施方式上,有的大学在前两年安排共同科目,有的大学在本科全程,有的大学基础课程属于限制性修习,有的大学基础课程则由学生自由选择,只要选择学校要求的学分即可以通过。从教学方式上,十分活泼,既有系统讲授,也有实践课、讨论课,科技类基础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基础课程的内容上不仅强调基础性、全面性,更加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融通性

美、加两国高校注重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做人基础。其基础课教育都是从人类最基本的知识和文化领域中,比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精心选择出来的,考虑到了人类基本经验的相通性和全面性。为使这些知识之间、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有机结合,两国十分强调综合课程,如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学校都设立了许多属于课题性质的研究中心,从多学科角度研究同一问题,如哈佛的亚洲中心就开设了亚洲问题研究的基础课程、非洲研究中心开设了黑人研究基础课程。此外,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实际应用,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运用各种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基础课教育不是死知识学习,而是活知识和活的能力的培养。

4.重视基础课程的组织和管理,重视名师的作用

两国大学都设有普通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主管普通教育的副校长、文理学院院长、各学系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讨论和研究基础课程的批准设立与改变,负责学生基础课程的选课、考核、师资等教育资源的调配等。在美国和加拿大,教师都要教基础课程,但著名大学的基础课一般由名教授开设,能够开设出基础课程也标志着教授的荣誉。同时,重视选择优秀的博士生担任主讲教授的助教,专门负责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作业等。

当然,美、加两国大学在推进基础课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基础课程与师资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能够开设出来基础课程的教师不是很多,特别是专业学系的教师受到本专业的限制,没有能力教基础课程,另外,专业教师因为热衷于自己的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基础教育课程不太感兴趣。第二方面的问题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来自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压力,社会和家庭更多考虑的是就业和与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要求缩小基础课程的种类和比重,这在公立大学(即用纳税人的纳税办的大学)中比较突出。但两国大多数大学面对压力,仍然坚持基础课教育,但在形式上做了相应的变化。

三、对我国高等学校基础课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基础课教学。基础课教育既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和成人的基础,也是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础课教育的质量,是一所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说明,决定着高等学校发展的后劲,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2.实施基础课教育,要有完备的制度体系支撑。首先,法律要保护大学的学术自由,使大学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从而有效抑制社会对大学提出的过分功利化要求;其次,要有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支撑。这种课程体系要基本涵盖人类知识文化的全部领域,而且在课程总体系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和较大的比重;再次,要有固定的组织和协调机构以保障基础课教育落实。

3.基础课教育要突出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特别是要突出对人类历史、文化的理解力,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才能。

4.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合理的、富有特色的基础课课程体系。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有针对性地加以设计,不搞一个模式,不统一要求。

5.基础课教育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更要重视通过基础课教育为形成新学科、新专业提供新的生长点。

6.要动员名师投入到基础课教育行列中,要象美、加两国高校那样,基础课程尽可能由名师上,同时要为名师配备由优秀博士生担任的助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