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国外高教 >> 正文
加州理工:“小而精”造就全球最佳
发布时间:2011-11-1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 参考消息   2011-11-15

近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加州理工学院被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评为全球最佳高等学府,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把自该机构对全世界高校排名以来连续8年蝉联榜首的哈佛大学拉下宝座。这所学校究竟具有哪些特色?它成功背后的秘诀是什么?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高校有何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本网记者日前实地走访了这所闻名遐迩的学府。

校舍朴实无华

帕萨迪纳坐落在洛杉矶市东北约20公里的圣盖博山峰脚下,是美国南加州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横贯东西的两条主要大街——科罗拉多大道和德尔玛大道把这所著名大学夹在中间。与美国其他大学一样,这所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醒目的招牌,仅用几个矮桩把校园和周边的住宅区分隔开来,路人可以随意进出校园。如果不是校内几座著名的实验楼,外人根本不会把它与大学联系起来。

加州理工校园不大,占地仅50公顷。校内的建筑物不到30幢,大多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了古根海姆和摩尔等几幢钢混结构的实验楼外,大多具有鲜明的墨西哥风格,红瓦黄墙,拱券回廊。学校最现代化的建筑就是具有现代风格的图书馆。它也是帕萨迪纳市最高的建筑,楼下的水池里安放着一具喷气推进模型,象征着这所学校在尖端科学领域的领军地位。在位于南北两侧的回廊里,摆放着两位著名人物的半身雕像,一位是学校的创办者、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另一位是上世纪20至40年代担任校长、同时也是首位在美国本土出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A·密立根。

走进古色古香的建筑,质朴的风格映入眼帘,找不到任何豪华的陈设。甚至就连记者慕名参观的摩尔实验楼,也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建筑印记:楼里清一色水泥地面,不同的是有些地方铺了一层地板革。门上的黄铜把手被出来进去的人握得发亮,门上的合页甚至有些发涩,要使把劲才能把门打开。在著名华裔化学家琳达·谢-威尔逊的实验室里,记者也没有找到任何称得上是豪华的仪器,只见里面七八名学生在紧张地忙碌,才在无形中流露出开展尖端领域研究的势头。

在校园东南角的本科生宿舍门前,安放着加州理工的镇校之宝——一尊古炮,高昂的炮口指向东北方向。它至今已经有130多年历史,甚至比这所学校的资历都老。在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上,学校都会鸣炮以示庆祝。五年前,还发生过加州理工的死对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采用瞒天过海的方法,把这门炮偷运到自己校园进行炫耀的恶作剧。从那以后,这门炮就被铁链紧紧锁住。

徜徉在这座不大的校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行人稀少。学生和教授模样的人很难遇见,偶尔出现也是行色匆匆,一副时不我待的样子。不过,倒是不时有工友模样的男子,开着电瓶车从洒满落叶的柏油小路上驶过。如果从这一点来判断加州理工就大错特错:在一扇扇玻璃窗后面,学生们不是在紧张地温习功课,就是在实验室里做着实验。

知名学者加盟

加州理工的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891年。那一年,商人出身的帕萨迪纳市长阿莫斯·G·斯鲁普用10万美元创办了一所旨在为当地社区培养技术人才的技工学校,提供艺术、工艺和动物学等实用课程。

1906年,斯鲁普产生了改变办学方向的设想。这时,著名天文学家海尔出现了。他于第二年成为学校董事会成员,说服校方抛弃原有办学模式,把学校办成一所理工科大学。他聘请了原来的技工学校校长詹姆斯·A·B·席勒担任新学院首任校长,还邀请了前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著名化学家阿瑟·A·诺伊斯加盟,在学校开办了化学系,公开与麻省理工分庭抗礼。与此同时,海尔还聘请了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前往该校讲授物理课,为学校后来成为科学技术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三驾马车”通力合作,使得加州理工声名鹊起。

1923年,密立根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年后,学校设立地质学系,同时通过“挖角”,把哈佛大学历史、政治和经济学学院院长威廉·贝内特·门罗请到学校,开设了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1926年,航空研究生院成立,后来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的导师、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也加盟进来。两年后,美国最出色的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根创立了生物学院。

从1921年至1945年,密立根担任加州理工校长,为学校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此人们曾亲切地称这所学校是“密立根的学校”。他上任不久就着手实施访问学者交流计划,邀请欧洲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前往该校讲演。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于上世纪3 0年代初先后三次前往加州理工讲学,肯定了该校在物理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地位。

专注精英教育

这是一所严重偏理工科的小而精的学校。学校设生物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地质与行星科学、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以及物理学、数学与天文学六大学院,以及研究生物和化学课题的贝克曼研究所,学科门类严重失衡。与拥有一万名师生的麻省理工不同,加州理工的本科生只有900名,研究生1200人,教师900多人,许多人都说这所学校“麻雀既小,五脏亦不全”。

然而,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却使加州理工能够扬长避短,取得了令其他众多“大而全”的学校望尘莫及的学术成就:经历了120年的发展,加州理工取得了累累硕果。全校拥有3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摘取了32项诺贝尔奖。另有5名教授和校友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克拉福德奖,47人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0人获国家技术奖章。该校还培养出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谈家桢和郭永怀等著名中国科学家。

不过,上世纪60年代,学校曾围绕是否扩大办学规模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最终仍是主张“小而精”者占上风。这一派主要认为,加州已经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高校体系,如果放弃原有理念,无法发挥其优势,而继续保持“小而精”则有利于发挥其“短平快”的长处。这一理念一直保持至今,并且影响着学校管理者的决策。

加州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蒋君乐表示,该校的突出特点是专注于小规模的精英教育和专精于科学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这样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学习科研条件:师生比远高于其他高校,导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交流的机会更多;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捷,使得学生学者受益于科学研究的跨学科精神和合作氛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学校在各个研究领域都不断有出色的成果,也得到了更多科研经费的支持,尤其在新能源发展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洋溢进取风气

华裔教授、微机电系统权威戴聿昌在谈到加州理工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之处时指出,不断创新、实现卓越是洋溢在校园各个角落的风气。学校在招生时并不单纯考虑学业成绩,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领导才能等多方面素质。只有在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才能最终如愿以偿,进入这所全球最优秀的理工学院学习。这样的标准,已经不仅仅是“残酷”可以形容的了。为此,业内人士把该校评为全世界最难申请的学校之一。这里的学习是高效率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极大,有20%的学生无法毕业。因此,许多学生一天到晚扎在实验室,或者泡在图书馆,困了就在沙发上小憩。

学校不仅要求培养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也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这样的表率。不大的校园里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气氛。校方在对新来的教师进行面试时,会特意安排他们在爱因斯坦住过的房间住上一晚,与大师进行精神上的对话,从而使其融入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校长让-卢·沙莫说:“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以加州理工的方式来继续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吸引和支持特殊人才,给他们探索大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自由和帮助。”

近年来,随着中美教育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进入这所学校就读。据蒋君乐介绍,目前在该校学习和工作的中国学生和教职工约有300人。中国学生普遍有着勤奋好学的口碑,很多实验室都有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做科研。

在2010年揭晓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中,加州理工屈居哈佛之后,名列第二。今年则以微弱优势夺冠。主持这项排名的主编菲尔·巴蒂介绍,排名前几位的学校之间差距很小,加州理工今年之所以能够得分超过哈佛大学,主要是因为去年从产业界获得了大量研究经费。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难以得到更多的研究经费,但加州理工去年得到的研究经费比前年增长了16%。

蒋君乐说,希望通过加州理工此次登上榜首一事,让中国的一些学府也能学习相关的成功经验,“小地方也能办出好的教学和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