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1-08
传承传统文化,以创新精神开拓文化发展新局面。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凝聚和历史传承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我们应自觉担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把文化自觉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加以链接,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灵魂,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新特点提出的新要求
■打造先进文化精品、民族文化瑰宝、大众文化上品,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全会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强调,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自觉”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他在对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发展反思后觉察到:“我思来想去,文化的接力棒上要镌刻四个字,就是文化自觉。”他认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乃是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化创造欲的涌流和文化实践变革力的显现。换言之,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及其人民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包括对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条件和规律的主动把握,对文化发展权利和责任的勇敢担当。文化自觉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文化是人类的独特存在方式,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础,是人们坚守的独特精神家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它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离不开全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我确认,离不开激活全社会的自觉力量,离不开对文化意识的觉醒与实践,离不开对文化创造欲望的激发。一个普通国民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就会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觉悟,更加深沉地热爱和守护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以创新的精神努力去创造新的文化。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自觉,就不会失去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就会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是否拥有深厚的思想、活泼的想象力、奔放的创意、旺盛的自我超越精神,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
文化自觉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实现民族复兴,既要发展市场经济,更要发展文化。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当今中国,唯有通过提高全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复兴和中华的崛起。
“文化自觉”就要担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就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上,我们再不能干曾一度非常热衷的自我作践、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蠢事了。如今一些传统文化形式逐渐式微,时常出现的毁坏文化遗产、破坏文物的种种现象,其实也与我们缺乏文化的自觉、缺乏文化的自信有很大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凝聚和历史传承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对此我们应充满敬意和自豪,自觉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化自觉”就要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与繁荣
先进文化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先进,是与时俱进而不是没落颓废,是科学昌明阔步前进而不是愚昧迷信自欺欺人,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开放心胸而不是抱残守缺的狭隘,是重在建设与积累的理性而不是动辄起哄破坏的砸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目前世界上渐具影响力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理论前提。如果文化建设无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确立,那么,“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就是不确定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模式”也就难以令人信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把文化自觉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加以链接,自觉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与繁荣,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创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文化自觉”就要以创新精神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
任何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延续力都有赖于其自身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灵魂,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新特点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表明,思路的开拓、观念的突破、机制的创新,必然带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翼齐飞,促进文化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使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贡献。新形势下,文化自觉要求文化主体要有更加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文化。牢固树立大文化的观念,跳出文化看文化,跳出文化抓文化;牢固树立大开发的观念,将文化发展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牢固树立大融合的观念,走借力发力、融合式发展之路;牢固树立大开放的观念,在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让一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素充分涌流,让管理、技术、资金在文化产业突变式、跨越式发展中迸发活力。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必须植根历史文化,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必须着眼群众需求,服务于人民大众;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必须掌握现代科技,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文化自觉”就要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生产力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科技等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打通文化走向市场的通道,使文化变成市场中的智力、道德、艺术乃至直接生产力,打造文化产业,凸显文化产品的精品化、大众化、时尚化和财富化效应,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环节。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来打造,通过市场资本积聚的优势,让民族文化资源转变成为文化资本,以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重视和挖掘中华民族深远的传统文化、博大深厚的文化资源,不断放大文化在市场中所关联的创意功能,商品所关涉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建立智能化的文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让文化自觉变成市场的倍增器和市场的发动机。将文化内涵中的信仰、传统、价值观、审美观,输入到冰冷的物质产品和财富实体中,使冷血的市场变为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的博弈空间,使缺乏文化关照的财富创造方式变为精神与物质相互贯通的财富聚集效应。打造先进文化精品、民族文化瑰宝、大众文化上品,实现多样性的市场属性与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定位相一致,文化的个性化审美偏好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导向相一致。这些都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方式。
文化的对象是人,文化的主体也是人,只有人的高度文化自觉,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而只有文化既自觉又自信,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走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黄永林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