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师德:大学文化之魂
发布时间:2012-05-14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学习时报  2012-05-08

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深邃,但其本质是道德和素质。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大学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没有文化的大学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办学以教师为本,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证。师德是大学文化之魂,高尚师德是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民情怀。

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我们只有不断自觉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职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才能全面提高师德素养,成为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德教双馨”,书写无私大爱,弘扬崇高师德,诠释爱的美好。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只有真正的热爱才会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立足岗位,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社会和民众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的基本职责。教育是积善累德的大事业,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乃养成人格之事业,使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让我们以满腔热血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健全人格,诚心向善,真心从善,忠于职守,终身从教,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奉献给高等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教吾所爱、爱吾所教”,培育学生对自身存在、人类命运、宇宙天体、自然奇观和异域文化等的兴趣,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以细致入微的真情永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品质,欣赏、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严谨笃学、勤于思考。大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真相、理解万事万物真义、探索客观世界真理、体验人间真情、辨析世态真伪的感知感悟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能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领悟人生意义的教化教养过程。大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科技迅猛发展,我们要成为适应时代要求、人民满意的合格教育者,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让学习成为生命存在的方式,与社会发展同步,终身学习,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接受新理念、吸纳新观点,凝练学科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弘扬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和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以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防范一切有悖于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行为,怀抱理想,乐于坚守,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引领世界潮流之气象,迎合中华复兴之大业,凭借学术研究路径,亲手把握伟大时代的脉搏,亲身参加伟大国家的崛起,亲眼见证伟大民族的复兴。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中国自古尊师重教,并曾把老师作为神供在神坛上,充分说明教师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我们怎样才能赢得应有的崇高?大学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创造性劳动,若没有危机感必将埋藏最大的职业危机,只有永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感恩时代,关怀社会,独立思考,建设性批判,才能启发学生,使学生对世界好奇、对生活自信、对人生充满想象,进而感受追求真理思考学术的迷人、成人成才。让我们以人之本善的赤诚心系教育,适应时代新要求、适应人民新期待、适应高等教育新发展,踊跃投身高等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培育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和肯定学生自由思考、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多维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学校立校之基,是学校发展之源。唐代哲学大师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学天生是永远高扬的道德旗帜,大学是社会的精神家园。在社会转型、人心浮躁的当下,“师道尊严”有着亘古弥新的价值,大学重道自守的文化氛围不能消退,更需要我们坚守这片乐土。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言传身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新时期道德规范的饯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心存善念,胸怀大爱,情系草根,心系大众,弘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爱生活的大爱情怀,立学为民、治学报国,把个人理想、教师本职与祖国发展、人民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百姓满意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