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大学生就业状况究竟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2-04-28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4-25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着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的重要参考。那么,当前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究竟如何?有多少毕业生在毕业时能确定去向?就业后收入如何?毕业生在各地区分布状况如何?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他们的择业过程和结果又怎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及教育经济研究所针对2011年高校毕业生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释读。

本科生就业落实率最低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在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达到了72.2%。

所谓“落实率”,是调查将已确定单位、国内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等6项情况视为“已确定去向”,即就业已得到落实。“落实率”因学历层次不同而有差异,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的落实率最高,为83.0%;其次是专科生,为76.7%;第三是硕士生,为75.3%;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68.7%。

与人们惯常认为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不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男性就业落实率只是略高于女性,两者相差仅4.5个百分点,而且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项上。

颇为意外的是,调查显示,民办高校以79.9%的就业落实率,仅次于985重点大学(87.2%)排在第二位。高职大专院校以76.8%排在第三位,其次才是“211”重点大学(69.4%)、普通本科院校(65.6%),独立学院的落实率最低,为60.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的落实率存在差异,分别为79.7%、73.2%、65.6%。

总体而言,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但是学历层次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甚至出现倒挂现象,主要表现在专科生的落实率上升趋势明显。

学历高学校好薪水就高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次调查对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的估计起薪进行了观测。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2394元。

从算术平均值看,毕业生的起薪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专科生为1856元;本科毕业生为2743元;硕士为4003元;博士为5118元。

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为2628元,女性为2188元,两者相差440元。

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985”重点高校为3786元,“211”重点高校为2955元,一般本科院校为2698元,高职院校为1813元,民办高校为2024元,独立学院为2268元。

但是,毕业生的月起薪水平增长缓慢,相对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起薪指数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如果以收入来衡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呈现的是下降趋势。

就业分布仍“向东向上”

调查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仍以“向东向上”为多。

他们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52.5%,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7.3%,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30.1%;按就业地点分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1.0%,在地级市的占29.2%,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5.5%,在乡镇的占3.8%,在农村的为0.5%。

按工作类型划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29.2%;其次是各类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占20.2%;各类企业管理工作如经理、部门经理等占13.3%;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政管理工作占12.8%;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占8.8%。

可以说,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但是。,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毕业生依旧很少,各类一线工人仅占调查者中的3.69%,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工作的更少,仅占0.9%。

工作能力比热门专业更重要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那么毕业生本人怎么看待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呢?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对22种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序是: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3、目标的执行能力;4、了解职业要求及特点; 5、目标选取的恰当与适时调整;6、了解自己,扬长避短;7、应聘技巧好;8、形象气质好;9学历层次高;10、就业信息和机会多;11、热门专业;12、学校名气、地位高;13、学习成绩好;14、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5、老师的推荐;16、亲戚的帮助;17、朋友的帮助;18、拥有就业地户口;19、为学生干部;20、性别状况为男性;21、党员;22、送礼买人情。

可见,工作能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格外重要,而热门专业、学校类型、学习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降低,都排在了前10名之后。

平均向8.6个单位投简历

调查显示,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8.6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4.6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真可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另外,2011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10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69元;交通费263元;招聘会门票61元;通讯费用119元;购置服装费305元;人情、礼品费用228元;其他相关费用251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059元,而“待就业”者为1247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经费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会显著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调查还显示,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1.1%的毕业生感到非常满意;43.6%的毕业生感到满意;40.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4.7%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7%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据介绍,本次调查包括东、中、西部地区8个省份的30所高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768份。在有效样本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38.9%,本科毕业生占55.3%,硕士毕业生占5.5%,博士毕业生占0.3%;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49.1%和50.9%。“985”重点高校学生占8.4%、“211”重点高校学生占15.7%、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4%、高职院校学生占25.5%、民办高校学生占12.8%、独立学院学生占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