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陈吉宁:“大学的根本不在‘大’”
发布时间:2012-02-25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北京日报     2012-02-21

2月20日下午,在完成作为校长的最后一项公务——接待澳大利亚客人后,67岁的顾秉林因年龄原因,正式卸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48岁的陈吉宁接任,成为清华新百年的首任校长。年轻的新校长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大学的根本在“学”,清华今后将更注重学生、学者、学术、学风。

顾秉林:经历清华百年华诞最荣幸

昨天下午,顾秉林不再担任清华校长的消息刚一传出,就成为微博网友议论的热点。“老顾偶们都会想你的。”网友许子彦的这条微博被迅速转发。

“感谢顾校长”,昨天,清华招办主任于涵在微博中写道,“辛苦顾校长!”一位清华校友说,字句虽简单,但蕴涵着清华师生对老校长的深深敬意。一位尚未毕业的清华学子字里行间满是遗憾,“还以为顾校长可以在我毕业时为我拨流苏呢……”

宣布任免决定后,顾秉林对清华校友及家人表示感激。在他看来,能够在任期内与全体清华人共庆清华百年华诞这一重要时刻,是一生的荣幸和最珍重的记忆。

对于继任者,顾秉林评价道,在清华新百年起步之时,陈吉宁接任校长会让“百年清华更加年轻”。他表示,清华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所有清华人都会为“力争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而努力。

“勇创新、尚沉潜、乐包容。”这是顾秉林留给清华的“九字期望”,“无论何时,我热爱清华的心,将永远不变!衷心祝愿清华人文日新,明天更美好!”

据透露,辞去清华校长职务,是顾秉林主动提出的,他在卸任之后,仍将在清华任教。

陈吉宁:大学是铸造灵魂的地方

今年48岁的陈吉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除蒋南翔外最年轻的清华校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他提出,清华将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明确清华大学育人的根本任务,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发扬不断创新的学术导向,建设优良的学风底蕴。

陈吉宁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量化指标,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铸造灵魂的地方”。

 

两校长:老家相距200公里

昨天,记者查阅顾秉林和陈吉宁资料时发现,新老清华校长均来自吉林省,老家相距不超过200公里。

顾秉林青少年时曾辗转数省:1945年出生于吉林德惠,长于内蒙古包头市,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1965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而陈吉宁则为吉林省梨树县人,1981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学习。

顾秉林长期致力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凝聚态物理方向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揭示了量子点、碳纳米管、原子团簇及团簇组装材料的一些新特性。

陈吉宁则一直在环境工程领域开展研究和教学。2000年至2005年,他先后主持、参与了辽河、滇池流域的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除教职外,他还担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等职。

换届:近20年校长均内部选拔

王大中、顾秉林、陈吉宁,近20年来的清华校长均是内部选拔,清华大学有关领导说:“这是清华的福分。”

他表示,在清华内部产生校长,可以保证清华大学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学校的发展能够沿着早已规划好的轨道稳步前进,而不会在中途出现大的变故和转折。

“当然,新校长肯定会带来一些新变化,清华也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这种‘新’肯定是向上的、向前的,会使得清华变得更好更强。”他说。

对于新校长的人选,清华还事先在校内进行“民调”。清华法学院研究生小何回忆说,在上学期第十周前后,学校曾三次下发表格调查学生意愿,了解哪位现任领导适合做校长。“第一次比较分散,第二次人选就比较集中了”。他对陈吉宁接任清华校长并不感到意外,“他现在已是常务副校长了”。去年12月,陈吉宁已接任顾秉林,出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期望:“环境校长”能给清华更好环境

清华师生和众多网友对陈吉宁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提出期望。清华校友武曹刚表示,希望搞“环境科学”的陈校长能给各位师弟师妹创造好的学术环境。

法学院的小何说,他希望新校长能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让清华更加灵活,创造更为宽松的学术与科研环境。

学生小李在听说陈吉宁比较重视国际化建设时,他建言新校长,一定别盲目进行国际化建设,“招那么多国际学生,国际课程却跟不上,这种表面国际化有什么用?”

争议:“非院士”当校长

陈吉宁从副教授到清华大学校长,只用了14年,还是近20年来清华首位“非院士”校长。陈吉宁之前的顾秉林、王大中等,都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前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清华学子和网友在感叹新校长“年轻”之余,也展开了对“非院士”校长的争论。不少清华校友认为,对以理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来说,由院士担任校长更突出清华的学术味儿,更“镇得住”。

质疑声中也有力挺声。网友“十二楼的胖子”在微博中表示:“院士当校长实在是资源浪费,梅贻琦就一硕士,蔡元培没学历,当校长差吗?希望陈校长任上能有所作为,让清华的综合性大学名副其实。”

校友杨福源则希望清华的校长不再是专家或学术大师,而是教育家。还有网友在微博上提问:陈吉宁成为清华大学校长,是否意味着环境科学时代到来?

顾秉林逸事

错字门

身为大家的顾秉林也曾遭遇尴尬。2005年,时任亲民党主席的宋楚瑜访问清华。在向宋楚瑜赠送礼物时,顾秉林错说成“捐赠”礼物。而展开清华送给宋楚瑜的礼物时,顾秉林将晚清著名外交家、诗人黄遵宪的七言诗读错。据介绍,该诗用小篆体写成,顾秉林将诗中的“侉”(KUA)字错读成“孤”。

原诗摘录:

《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凡客体

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的顾秉林用“凡客体”评价毕业生:“在我的眼里,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没有什么畏惧与不可能,你们是阳光的七字班!”

顾秉林还说:“我记得你们在汶川地震后的献血长龙;记得你们在奥运志愿服务中的忙碌身影;记得你们在国庆游行时喊出‘祖国万岁,清华加油’;也记得百年校庆时,用我的名字,在人人网上写下‘清华,生日快乐’。”

顾秉林还用清华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先生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寄语即将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

陈吉宁逸事

百年校庆不花国家一分钱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陈吉宁表示,清华百年校庆不花国家投在清华教育学术资金中的一分钱,所有花销均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

他表示,校庆时,高官校友、富豪校友将没有任何“优待”,在介绍以及排序上,将按照毕业年级从最年长的校友开始排序。他说:“无论什么身份,校友都是清华学生。”陈吉宁表示,所有的清华校友参加校庆活动都是自愿的,都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他们到母校来,不管他们发展的怎么样,他们都是清华的学生,都是清华的校友,清华都是一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