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年第 3、4 期
作 者: 徐敦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2007 年 7 月,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以科学研究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要通过“加强‘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设,到 2020 年,努力形成一批拥有国家重点科学研究基地、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广泛国际合作基础的研究型大学。 ”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211 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数量占到了全部“211 工程”和“985”工程高校的 1/3,是我国构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努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所高水平特色型高校都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水平特色型高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目前的高水平特色型高校中,大部分是在世纪之交由原归属行业部门而划归教育部直管的。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水平特色型高校也正在经历着调整与适应的“阵痛期”,在面临日益严峻竞争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从内部来看,高水平特色型高校的学科发展普遍不够均衡,仅有几个学科实力较强,其他学科则总体较弱。而从国内一些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的学科分布来看,尽管在学科发展上有所侧重、学科实力上存在差异,如北大更侧重文科,清华更偏重理工科,但总体学科实力较为均衡。 另外,由于有些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在学科发展战略上重点不突出、力量不集中,甚至对有限的资源采取平均配置的方式,导致传统优势学科在学科实力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对于部分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来说,在与高水平综合型高校的竞争中,无论是在综合实力的比拼,还是在优势学科的竞争上都常常是处于下风。
从外部来看,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失去了与原行业部委血肉相连的“脐带”联系,不仅能够获取的纵向资源大大减少,与行业的联系也逐步由“紧密型”转变为“松散型”,行业特色有所削弱,人才培养的供给和质量与市场需求、行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现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契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市场和行业急需的人才高校又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供给。同时,由于学科与专业设置上的“跟风”现象,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特色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其他高校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仅以法学专业为例,1990 年以前,我国只有 63所高校开设了法学本科专业,而截至目前,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达 600 多所,在十几年间翻了 10 倍多,而这也是导致当前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由于以上原因,部分高水平特色型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行业影响力有所减弱,但随着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分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特色型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宝贵的发展机遇。充分把握好、利用好这些机遇,是特色型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提升实力的重要手段。
质量和特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中,强化特色意识,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已成为包括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在内的各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也从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加强了对高校办学特色培养的指导和引导,这为特色型高校进一步密切与行业部门联系、保持和彰显行业优势和特色创造了良好条件。如近期教育部就在积极推动部分高校与原主管部门的共建。 截至目前,已经有 24 所直属高校与原行业部门签署了共建协议。
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大学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而且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都明确提出,要通过“211 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形成一批能够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对于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来说,作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国家队”成员,职责和使命要求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一契机,尽快将自身的发展目标聚焦和调整到国家需要的领域中来,通过构建专攻型的研究型大学,实现全方位的转型与发展,从容应对内外挑战,稳步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国外一流专攻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的卡耐基基金会主要按照博士学位授予数和学科覆盖面,将研究型大学分为全面型和专攻型两大类。加州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一个偏重理工科,一个偏重人文社会科学。 这两所高校虽然规模都不大,学科也不是很全,但都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术的高水准,在 100 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成功探索出一条“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卓越、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加州理工学院总共只有 2000 名左右的学生, 一般说来,规模小的高校容易受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的限制,发展过程难免受到约束,按照常理很难成为知名大学,但是加州理工学院却突破常规,曾于 1991 年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排行榜之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排在第 1 位。 截至 2005年, 该校拥有 31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共获得 32 次诺贝尔奖。一所规模如此小的大学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小而精”的准确发展定位与特色。 自从建校以来,它就一直致力于“培养创造型的科学家或工程师,以应教育、管理和工业发展之急需”,并一直追求学院认为是自身有优势、时代最需要的科学研究。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文、物理、生物遗传学,四五十年代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六七十年代,学院引进了几位从事跨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 增设了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生项目,鼓励学生把他们的天赋用于经济学与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并把这些学科的原理与物理学、公共政策等诸多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鲜明的研究特色。 正是这一选择性优秀的策略,使得加州理工学院几乎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占尽先机,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巨人”。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在英国独树一帜,教学和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该校在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拥有多项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在经济学领域曾有 5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校友包括 26 位世界各国政府现任或历届首相、多名国会议员,以及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家、商人和金融家。该学院创立 100 多年来,始终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在最广泛意义上研究社会科学,以影响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其目标定位十分明确,即“继续保持和提高社会科学研究及教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社会科学思想产生、发展、检验和传播的实验室”。为避免学术研究上的主观偏见和附庸盲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观念的开放,倡导学术的自由辩论和多元思想的兼容并蓄,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学院开发知识的活力。同时,该学院一直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 在这种办学模式之下,学院不仅广泛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杰出人才,而且成为活跃的国际多元文化中心和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各种不同的思想在这里被发展、分析、评价,并在世界上广泛传播,而这也正是该学院在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上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原因。
国外著名专攻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实践,为我国高水平特色型院校创建研究型大学提供了诸多启示。特色型高校应找准办学定位并把特色发挥到极致, 做到出类拔萃。加州理工学院在不同的时代, 都能坚持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抓住机遇,集中优势发展重点学科。 而专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在此领域内不断积累学术资源,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发展史的无数事实也已经证明,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取得成功,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流大学不在于规模大小,也不在于学科之全,关键在于有特色,并把特色发挥到极致。
紧密契合社会需求是特色型高校保持学术前沿性、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前提。加州理工学院在 20 世纪 20年代重点发展生物和遗传学, 二战前后重点发展国防科学,都是敏锐地把握和顺应了当时的时代要求和科学发展规律,从而使该校成长为一所特色鲜明、在优势学科领域具有较强“话语权”的一流大学。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紧密结合现实理论需求,专注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也使得该学院产生了最具权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理论,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均源于该校。
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重在质量的提升,而非规模扩展。这两所学校的规模都不算很大,但在其优势学科领域内均处在国际一流水平。 正如加州理工学院的现任校长夏莫所言:“我们从办学第一天起就决定选择最重要的科学领域,力争做得最好,我们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重点集中在几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最近 20 年来,我们学院因为小,相互之间的跨学科交往密切,这意味着我们要选择最好的学科,并要保证找到最好的教员,能与不同学科和不同分工的同事开展合作。 ”
三、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构建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既有哈佛大学这样“全能冠军”式的综合型大学,也有加州理工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样只追求“单项”或“多项冠军”的专攻型大学。 这充分说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所有的学科上均达到一流,但必须有几个或一批学科是世界一流的,且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下,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际,就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构建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问题进行理论探究。
1.目标定位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标准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从质的规定性来说,研究型大学是学术水平、整体实力、社会贡献及国际声誉的综合呈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处于一流水平。同时,学科实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都要靠一流的学科群来支撑。 对于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来说,只有选择专攻型的研究型大学,才能将有限的学科资源聚焦到几个或一批优势学科领域,在较短的时期内打造出一流的学科群,并通过一流的学科群带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学校共有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和工学 8 大学科,其中,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是传统优势学科,目前拥有 4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 1 个国家级重点(扶持)学科,同时,哲学学科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 2009 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排名中居第 28 位,这四大学科构成了学校目前的主干学科,且均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科结构十分相似。 在近年来学科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均衡式发展模式,不仅学科竞争力难以进一步提升,而且会导致传统优势学科的下滑。可以说,学校的学科实力和特点决定了只能走选择性优秀和关联型互动的特色发展道路。
基于这一考虑,在近期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校内思想观念大讨论中,学校明确提出了构建“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即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哲学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学科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选择性优秀和关联型互动的方式,在将这些学科打造成为一流学科群的同时,也促进学科的整体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力争早日实现向“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发展目标。
2.发展战略
学科特色是高水平特色型高校生存与发展的 “生命线”。 因此,在构建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确定以后,通过何种战略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并着力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应对国际国内竞争与挑战的胜势,是其在战略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提出了“非均衡、互动式、生态型”的学科发展战略思路。
非均衡。 学科发展上不平均着力,而是通过“有为则有位”的竞争性方式,在资源配置上尽可能地向优势学科或有可能成长为优势学科的学科倾斜。同时,在优势学科之间、 某一优势学科内部的资源配置上也采取非均衡战略,尽可能地做到扶优扶强。
互动式。 优势学科不是在“空中楼阁”上搭建起来的,它也需要相关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的强有力支撑。而对于相对弱势的学科来说,其学科实力的提升也迫切需要优势学科的带动。 因此,非均衡发展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其他学科的发展,而是强调在突出发展重点的前提下,努力形成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互动发展。学校在优先发展经、 法、管、哲等主干学科的同时,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交叉融通的方式, 重点发展那些能够与主干学科具有强关联、能够形成相互支撑效应的基础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积极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
生态型。 通过实施非均衡、互动式发展战略,一所高校的学科形态将会呈“金字塔型”,即处在金字塔塔尖的学科高峰是优势学科,处在金字塔中间的学科高原是能够与优势学科形成关联型互动的交叉边缘学科,处在金字塔底部、能够对优势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形成厚重支撑效应的是基础学科。 这种“学科高峰、高原、高地”三位一体、相互支撑所形成的是一种和谐的学科生态,每一个学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术业有专攻,厚积而薄发”。总之,对于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来说,只有紧紧围绕“特”字做文章,着力将自身的行业积淀和特色优势转化为应对激烈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竞争的胜势,才有可能在最适合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早日建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小君.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及培养现状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珏瑛.行业特色高校新形势下大有可为[N].中国青年报,2008-
[3]李敏.小而精:加州理工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发展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4).
[4]程新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成功之道[J].比较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