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1年第5期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居于高校发展之龙头。西部高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在国内高校学科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与中东部高校的综合实力差距亦呈扩大之势。要想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国家继续实施西部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除此之外,西部高校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西部高校可挖掘的潜力就蕴藏在“西部”两字上面。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西部是造成西部高校落后的主要根源,但同时,西部也正是西部高校拥有的巨大财富。西部高校拥有中东部高校所不具备的西部地理环境、西部人文历史因素以及西部特有的人才等特色,围绕着这些特色,西部高校可以建设、发展或进一步加强西部特色学科,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带动西部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促进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快速、全面提升。
一、西部高校应该大力发展特色学科
“特色”一词综合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特有的色彩、风格;二是指不平常,超出一般的;三是指单一的,不同于其他的。古人云:“事物之独胜处日特色,言其特别出色也。”“特色”之所以有这样的内涵,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客观实在,“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每个事物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正是特色存在的直接依据。根据该词的含义可以总结出“特色”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其一,从纵向角度看,拥有特色者,有已经成型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程序、经验等财富,这种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二,从横向角度看,拥有特色就会确定在某一领域横向比较的优势,确立在这一领域领先的地位。其三,独自开辟或者占有一个领域,没有竞争者,成为这一领域的标准拥有者,拥有在此领域的发言权,甚至拥有在其他范围内就这一领域的发言权。其四,特色放在普遍的环境下,因为属于少数、另类,不能融人普遍标准,有时可能会不被理解,成为发展的阻碍,但是从另一方面理解,它的唯一、出色或者不同也正可以成为其优势,这是一个对立转化的哲学命题。因此,从哲学层面上看,特色与优势和高水平有一定的相通性,发展特色与追求高水平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西部高校应该以特色学科发展作为提升学科建设和学校综合实力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即各个高等学校重点发展的传统学科,或者已经成长起来的相对于其他高校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科,或者依据一定的条件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学科。“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西部高校之所以应该走特色学科发展的道路,就是因为必须“适”应西部高校所处环境与目前发展阶段之“义”。西部高校的学科特色就是西部高校异于东部高校的学科,这些学科或由西部高校自身传统学科发展起来,或借助于西部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条件发展起来。这些学科反过来能够体现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独特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且弥补了国内学科发展的弱点与空白,拓宽了国内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领域。按照特色发展的思路进行学科建设,西部高校就可以找到学科发展的正确路径,就可以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良策,就可以成功突破影响西部高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西部瓶颈。
二、西部高校发展特色学科的可行性
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按照西部高校目前的现状及“特色”的本质含义来看,走特色发展之路,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符合快速突破的特色发展理论,同时也不妨碍西部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
西部高校发展特色学科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教育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这三大基本职能涉及内容广泛,仅凭一所高校无法胜任高等教育基本职能赋予的任务,必须由不同高校根据高等教育任务之所需和自身之所长来分担不同的任务。因此,一所高校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既满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又拥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后者是高等学校保持竞争力和获得发展提升的源泉。就高等院校的特色而言,其类型无疑是多元的,既有学科研究领域的特色,诸如矿业、机械、电子、财经、语言类专业院校就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又有人才培养职能的特色,如研究型大学就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职业类院校就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特色。千校千面,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唯如此,高等教育体系方能逐渐完备。发展特色学科既是学科具备学术话语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建设实践。从每个学科的发展来看,在具备一定学科发展基础的前提下,要想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开辟适合自己发展条件的学科新领域,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同时,发展特色其实就是在填补学科结构中的空白点,就是在拓展学科发展领域。从这个角度看,中东部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起步早,抢先占据了一些学科前沿,在许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西部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清醒的看到这一点,抓紧夯实学科基础,积蓄力量,科学研究本校本学科的特色,找准本校学科发展方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坚定地走出自己的学科发展特色。只有这样,西部高校的学科建设才有真正的大发展,只有这样,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才会形成竞争合力,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与发展。
西部高校发展特色学科符合快速突破的特色发展理论。一个特色代表一个领域,拥有特色者就是这个领域最高水平的代表。发展特色可以快速突破原先形成的领域体系,获得在领域内甚至领域问的发言权,并且可以藉此形成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基础平台,使自己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与空间。扬长避短,发挥特色,以重点发展带动全面发展与提升,这就是特色发展能够快速改变现状的本质所在。西部高校发展特色学科,不要选择与中东部高校共同发展的领域中自己已经处于发展劣势的学科,而应选择本校在某个学科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优势)的学科,或者与中东部高校相比独具特色、有发展能力的领域作为特色学科优先重点发展。西部高校遵循特色发展理论,发展已经形成的优势学科和独有的、有能力建设发展的学科领域,就一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逐渐形成学科竞争力,弥补国内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缺失,占据相应的学科位置。
西部高校发展特色学科不妨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发展特色学科是对学科全面发展思维的补正,强调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将重点发展目标做大做强,做到极致,走的是精品路线、质量路线、少而精的路线。发展特色学科不影响西部高校、学科的高水平大学、学科的建设目标。特色学科建设成功意味着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成功。少数几个学科的突破、成功,完全可以成为带动一所高校成功的支撑和依据。加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至今只有两千多名学生的办学规模,仅培养了两万余名学生的学校.却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顶尖的科技理工类学院。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它拥有两个世界顶级的学科——实验物理和航空技术,这已经成为该校的学科特色,这所学校依靠两个学科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志在一流、寻求学校水平重大提升的高校,其学科建设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没有必要在各个学科都争取卓越,对于一些自身发展受限于很多外部条件的高校来说,更应该摒弃这种想法。
三、西部特色是西部高校学科特色的核心要素
坚持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是特色学科建设的一个方面,西部高校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西部高校应该围绕西部特色来发展特色学科,具体来说应该围绕西部特有的地域、文化、人才等特点进行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转化为对西部高校地理、环境、资源、区域专题等学科研究得天独厚的资源。横亘在陕西境内的秦岭山脉在人文、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样一座学术研究宝库已经成为陕西许多高校竞相研究的热点。长安大学在秦岭山区建立了科研实习基地,研究其中的地质构造问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在其中建立了动植物研究基地:西北大学更进一步提出以秦岭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其地质、动植物资源、气候环境影响等。地质学、生物学、中药学等学科欣欣向荣,取得了包括地质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许多科研成果;以其植物资源为原料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二类新药均已取得临床研究批件;与国外大学联合建立的旨在研究秦岭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生态研究联合实验室”以及“秦岭金丝猴研究基地”的研究工作均已引起国际研究界的重要关注。兰州大学地处西北河西走廊的干旱游牧特色地区.气候对草地生态的影响一直是该地区的最大问题,兰州大学围绕雨水存贮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干旱与草地生态研究,其建成的“草地农业系统”、“寒区旱区植物学”、“区域生态一经济重建与区域发展”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与研究方向特色,既注重发挥学校理科基础研究见长的优势,又体现西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在国内外影响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国家西北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核心基地之一。
西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西部人文特色可以成为西部高校历史、考古、宗教、民族等学科无可替代的发展优势。周秦汉唐文明是中国文明史上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她的发祥地在陕西,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西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以此为主线进行的工作,于2006至2008年三年间连续获得了国家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该学科从周秦汉唐的发祥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经过十余年的考古调查累积,组织的“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于2009年获得了国家文物局、财政部5600余万元专项资助,其研究结果将对困扰世界史学界的有关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状态的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周秦汉唐特色成就了西北大学的周秦汉唐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民族信仰复杂,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国藏学研究、西南边疆少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以及敦煌学研究均是依靠本区域民族、历史特色开展起来的专门研究,借助对西部特殊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这些学科均在国内外学科领域获得发言权。
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些特殊人才是支撑西部高校特色学科发展的基础力量。一些特色学科离开了这些人才将无法前进,而这些人才如果离开了滋养其成长的环境也将无用武之地。因此用好这些专门人才,西部高校的特色学科就会茁壮成长,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获得话语权。四川大学的卿希泰教授致力于以川地为中心的中国道教研究,围绕着卿希泰教授及其学术领域,四川大学组建了宗教研究所,并成功申请国家首批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该研究领域,他们所编著出版的许多学术著作如《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三卷)、《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曾先后荣获国家级(指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西北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教授也是这样一位特殊人才,围绕着他组建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其环境演化”团队,以早期生命演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其最终研究成果补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回答了“万物共祖”猜想。首次勾画出后口动物亚界完整的谱系演化图,使以三大动物创新事件(鳃裂出现、脊索形成、原始脊椎骨和头颅的首现)为主线的脊椎动物起源假说获得了关键性实证。这是中国理科基础研究中的重大事件,在此领域的研究论文先后有11篇被Nature、Science采用,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成果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作者:赵万峰\李丰庆 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