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0-15
山东大学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结硕果
“在这次学术会议中,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学到知识,而是亲身感受大师的风采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里,不分年龄、不分等级,只有对各种学术问题的热诚和对学术研究的尊重。在他们的熏陶下,使我对于真知的探求更加坚定……”
这是山东大学一名普通的研究生景琳,在日前参加两年一度的新加坡经济学评论大会后的心得体会。之所以说他“普通”,是因为在山东大学,每年像景琳一样有机会参加各种国际学术论坛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了“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的培养特色,并先后设立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海外留学基金”、“山东大学国内访学基金”和“山东大学研究生海外学术交流基金”,通过推动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联合培育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该负责人说, “一个学生”主要指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实行个性化培养;“两个导师”即“双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和合作导师共同组成的一种导师组负责制度;“三种经历”指研究生的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山东大学独特的研究生培养特色。
据悉,山东大学根据研究生个人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强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优秀博士生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培育具有创新潜质、有望取得突破性研究的优秀博士生,并设立了专门的“优秀研究生培育基金”。此外,“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奖”、“山东大学优秀博位论文指导奖”和“山东大学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科新基金”,以及2011年开始首次推出“大学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计划,都彭支持对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研究生进行化培养,开展创新研究。
“两个导师”主要是在导师队伍中,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通过双导师制,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通过聘请海外导师,推进研究生的中外联合培养,探索开放式培养研究生新途径,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聘请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的合作导师,扩大研究生培养资源,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近年来,山东大学与海信集团共建“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与卫生部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山东大学已聘任合作博导515人,合作硕导531人,进一步优化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每年一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树立了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营造了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氛围。
“三种经历”是山东大学探索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孔丽是山东大学首批中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之一。在“研究生海外留学基金”的重点资助下,孔丽2006年来到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经过努力,孔丽的论文在国际知名专业杂志《J Biol Chem.》上发表。不久,孔丽的新课题又得到了非常关键的实验结果,并在美国骨矿学会第29届年会上被授予杰出青年学者奖。孔丽说:“中外联合培养和海外经历,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了解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掌握先进
的实验技术,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据介绍,自2006年以来,山东大学每年具有联合培养、攻读国外博士学位以及交流访等海外经历的研究生逐年增加,2010年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研究生达到324人。此外,自200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公派项目”实施以来,山东大学每年有130一150余名博士生受助公派出国留学,居全国高校前列;每年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和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都超过200人,接近当年博士生招生总量的l/4。近5年来,该校投人海外留学基金超过1000万元,资助300余名研究生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具有海外经历的研究生已超过1000人,和孔丽一样,一些研究生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此外,该校还积极探索与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形式和新途径,设立“研究生国内访学基金”,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访学制度,进行联合培养,并把硕士生的社会实践作为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学分。目前,该校已建立60多个稳定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促进了交流协作,实现了互利共赢。
通过“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培养模式探索和创新,山东大学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培养质量。目前,山东大学已有18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与此同时,学校的学术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等重要学术指标均进入全国高校前列。其中,由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约占SCI论文总数的70%以上,研究生的学术贡献逐年增大,发挥了科研生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