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11-09-30
健全机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黄蓉生
西南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建立健全机制为切入点,注重体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性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不同计算11至19个学分。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四级管理机制,从“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四个层面加强管理,确保任务逐项落实到位;安排了专项经费,学校2011年统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2586。62万元,其中新增加学生植树造林专项经费5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评估体系,加强考核评估,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质量。
二、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切实增强“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把“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整体推进,扩大了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比如植树,西南大学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先后5次集中组织万余名学生在涪陵区、两江新区等地开展“绿化长江行动”和“西南大学林”建设活动,同时学校每个学院就近与北碚区一个镇或街道对接,建设以学院命名的学院林;还在校内建设了“毕业林”、“国防林”、“师范林”,实现植树活动学生全覆盖。又比如学工学农活动,我们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建立一批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学习实践。学校与四联集团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仅这一个基地就接收了1100名学工大学生。
三、以基层发展需求为结合点,真正实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学校发挥教育和农业的专业优势,实施了“顶岗支教”、“顶岗支农”计划。在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50多所农村中小学和区县建立了顶岗支教支农实习基地,每年参加实习的本科生1000余人。学校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大学生“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仅今年,就组织了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全国536个乡镇、6350个村、6625户农户家中开展“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将基层发展需求与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受到好评。同时按生源地组建了100余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服务基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