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创业教育入心入脑
发布时间:2011-11-07    文章录入:    点击:[]

编者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能否把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结合起来?温州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实施创业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课程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公共必修课,在高校课程体系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存在教学内容现实性、时代性不强,脱离学生实际等弊端。如果能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可谓一举两得。    

温州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业教育是温州大学的办学特色,温大专门成立了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目前温大正在推进教学改革,制订一系列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温州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面广,共16个学时,占本科学生总学分的10%。温州大学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要求,采用3种方式,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   

教学内容传授讲析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    

主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称“基础课”)的绪论(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六章(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等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中介绍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创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当代浙商、温商以及温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和创业精神,同时介绍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过程,以此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推动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精神。教师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以下称“概论课”)上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时,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史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进程、现阶段国家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以及非公经济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鼓励学生大胆投入创业大潮。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通过对创业事例的解析,深化学生对意识能动作用的领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树立创业意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专题讲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用辩证的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把握人生机遇的能力和对待人生挫折的勇气。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   

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安排较多时间,由学生根据课程教学计划自主讲述自己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看法,或者列举某些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运用教材相关原理理论进行分析评述,分小组进行小型社会调查并在课堂上汇报分析调查结果。组织这些教学活动时,教师特别强调学生要有自己的制作(如调查、PPT课件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由,鼓励个性的展现与张扬。如在基础课第一章“理想教育”中,教师安排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问题分小组开展调查,调查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让班级每个学生根据预先分配对教材某一章节内容进行分析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具有创造性的观点,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权威,强调必须阐明理由,给予科学性论证;在概论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教育基地(温州正泰集团、温州奥康集团、温州瑞安汽摩配城),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温州永嘉芙蓉村),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一些企业家、大学生村官、农民工等社会人士开展对话交谈,回到学校后再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交流考察心得体会。这些活动都作为课程考核的平时分项目,其分数比例占50%以上。    

注重课外延伸,强化学生创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创业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为创业型人才的深入培养提供了路径。学校从2009年级开始,在理论课教学学分中拿出2个学分作为实践教学学分,统一集中在暑假或实践教学周期间组织进行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学生创业素质的综合锻炼与提高。社会实践形式分为社会考察、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工作体验;组织方式分为优秀学生社会考察实践队、骨干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和分散自主式社会实践。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带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批阅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引导、监督与考评,每学年评选出优秀实践报告结集出版。教师在帮助学生设计实践教学的参考选题时,着重关注与创业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与农民工携手共就业、关注村官基层体验、对温大创业园学生创业工作室经营状况的调查等。通过这些选题的深入调研,让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关注就业创业问题。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锻炼了社会调研、社会交往、组织协作、人际沟通、写作表达等能力,特别是与创业类内容相关性强的实践内容,学生通过亲身调研与体验,对创业的具体过程有了深切的了解和体会,更加明确了个人素质培养的目标和创业的方向。

思政理论课相较于专业的创业课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囊括了所有在校大学生。在这些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虽然未必如专业的创业课程那样集中,但其影响面更广,对于引导大学生关注创业问题、培养基本的创业品格和素质,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