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实践教学真正从后台走向前台
发布时间:2012-01-05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2-30

■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系列报道

打造集约化实验教学平台 重新定位实验教师身份 每个学院推出特色赛事

编者按: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相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方法不新等问题。随着对这一现状的不断反思,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正在重新被认识,很多高校也作出了新的探索。本报自今日起推出《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系列报道》,希望这些探索给读者以启发——

这几天,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石振强、姜岸和他们的小组成员把1∶123的巨型“瓦良格”船模作品交了上去,信心满满地角逐中国高校首届航母大赛。今年4月,在中国首个航母“瓦良格”号“浮出水台”之时,石振强就萌生了做“瓦良格”号船模的念头。说干就干,从绘制图纸到车钳刨铣,几个月时间里,除了上课,他和小组成员都泡在学校的船舶设计科技创新中心里。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每年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像石振强一样,把自己的大学时代挥洒到创新实践中。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从属、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我们提出,将实践教学提升为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主导角色之一,使实践教学由后台走向前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说,学校构建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包括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的实践教学工作在“三分天下”中占居其二。

为了让实践教学真正从后台走向前台,学校统筹分散的实验教学资源,打造集约化的实验教学平台。据该校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处长胡今鸿介绍,自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2亿元开展本科教学实验室“填平补齐”工作,使所有教学实验室硬件条件满足人才培养要求。2006年,学校打破各教研室原有自成体系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学体系和机构进行了资源整合,在原有近百个分散的实验室基础上组建了20个实验教学中心。经过不断磨合运行,20个实验教学中心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基本理顺。学校现已建成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今年,总投资3000万元的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工信部立项,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该校自动化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马忠丽告诉记者,几年前,学院的“家底”分散在几个楼层的两三个房间里,摆几台老师们淘汰下来的旧电脑。整合改造之后,实践教学条件好比从独木筏一夜乘上了万吨巨轮,一到没课的时候,中心就人头攒动,都是做实验的老师和学生。

实践教学的条件改善了,面临最大的挑战在教学队伍,其难度来自多方面。从理念来说,唯理论教学为重的传统教育观念依然牢固;从体制来说,实验教师一直是“教辅人员”,职称评聘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引进有实践技能的企业人员与高校的用人制度有冲突,而实验教师能否在这个平台有所发展也是个挑战。

有名才能有实。该校首先把实验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过去的“教辅人员”转变为“实验教学队伍”,实施实验教学队伍分类管理,即实验教师+技能型人才;设置实验教学型教授,单独制定评聘条件;设立实验教学人员出国研修培训项目;加大实验教学奖励力度等。今年,学校又推出新举措,设立专项奖励经费120万元,用于奖励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团队和个人。

据该校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赵旦峰介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几年面向全校开设了公共电类的平台课,课外还开发了航模制作、控制模型实验等特色课程,报名的学生特别踊跃。“这让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们感到有所作为,有广阔的舞台。”该中心还选派了6名年轻教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进修学习,“这样的机会在以前是很少的”。

实验室搭建起来,有了队伍,就要为学生服务,否则实验室只能是空架子。“普及率”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实践教学追求的目标。从2006年起,学校提出“一院一品”,即每个学院面向全校推出一个具有学院特色的品牌赛事,如船舶学院的新船型设计竞赛、航建学院的纸桥竞赛、自动化学院的智能汽车竞赛等。在赛事牵引下,学生在实验室里“扎起了堆”,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开始参加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竞赛。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国际级别竞赛中获奖近60项,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33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