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2-10-23
创新研究生教育机制 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河海大学积极创新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推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系统化建设与改革,特别是在与行业和企业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大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至目前,学校已与全国水利流域机构、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交通系统航务工程公司及地方水利厅局等单位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51个,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等具有深厚理论和丰富经验的基地研究生导师1044名,选派598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基地进行联合培养,使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职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制定建设方案,签订共建协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对基地的组织体系、双方职责、导师、学生、培养细则、知识产权、经费、学校支持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解释。选择共建单位的标准一是具有规模化培养的条件(专家队伍、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等),二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保障条件,三是具有可持续性。双方经友好协商、取得共识后,签订共建协议。
----聘任基地导师,发布实践指南。基地导师负责研究生工程实践环节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由个人申请,共建单位推荐,学校遴选、聘任及提供工作津贴,并选派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到共建单位对基地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学校在每学年末发布《研究生实践指南》,内容有基地及导师介绍等,完成一年级课程学习的学生进入基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并按要求向学校导师汇报学习情况。
----建立管理组织,加强基地管理。由双方主要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基地管理委员会及管理办公室,负责重大事项决策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定期召开共建单位负责人、基地导师和学校导师参加的基地工作交流会,对联合培养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和表彰。学校不定期派专职调研员深入各基地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导师指导和学生思想、学习、实践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