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2-10-19    文章录入:    点击:[]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2-10-16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守大学理想,努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开放式”办学,营造创新环境

学校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实施“开放式”办学方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打造浓郁的创新环境氛围。

出台系列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向全校各层次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大项目、大课题的研究;向社会和业界开放,一批社会和业界的优秀人士走进课堂、主讲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举行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大学生科技节等各种创新培养活动。

“特区化”管理,培养拔尖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通过设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探索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3月,学校与翰明教育基金会合作设立了创新研究院,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博士生;2008年9月,与丝宝集团合作设立了启明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本科生。

学校整合各方资源和信息,给两个“特区”的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为学生配备了学业导师、项目导师和项目组导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及兴趣等,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研究的培养计划,开设与业界结合设置的特殊课程;构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引进业界优质资源。

启明学院和创新研究院所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特区”管理模式,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转变,培养了一批学术视野宽广、综合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拔尖科技人才,是华中科技大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成果。 

扶持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精英

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大讲堂、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创业精英训练营等多种教育平台;搭建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业社区、创业导师团等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接纳学生创业企业;专设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免费创业空间。

在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氛围的孕育下,先后走出了一批业界精英,儿童网络社区“摩尔庄园”创始人汪海兵,百纳信息公司创办人杨永智、中国网络电视PPTV创立者姚欣、上海翰纬咨询公司创始人左天祖等“80后”校友也开始在业界展露身手,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