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网 2011-5-13
核心提要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高地,是高校强校之本,是践行人才强国的根本体现,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基础。
●把学术作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品牌,把学术的发展作为加速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构建有利于高校科学、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推进民主治校,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制度保证。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高校办学治校千头万绪,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排除干扰,总结和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把坚持人才强校、学术立校、改革兴校、民主治校作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开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新局面。
以人才强校为根本。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问题。当今世界国与国、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够吸引、凝聚、使用、培养好人才,谁就能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谁就能在发展中崭露头角或者引领时代。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是建设人才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吸引、凝聚、使用、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发挥在建设人才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高地,是高校强校之本,是践行人才强国的根本体现,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应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统筹抓好教育教学人才、科研创新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学生队伍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培养、打造以教育名家、教学名师为龙头的教育教学人才;着眼世界科技前沿,瞄准最新科技动态,依托高校资源,支持、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按照高校管理服务岗位的要求,培养政治坚定、勤政廉洁、求真务实、懂管理、会服务,适应高校现代化建设的管理服务人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培养具有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人才。时代召唤人才,人才贵在使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努力开创高校各类人才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的新局面。
以学术立校为支撑。古今中外,凡是有影响的大学,无不推崇学术。学术水平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术的竞争力影响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是出思想、出知识、出人才的摇篮。一所大学不传授新知识,不创造新知识,不去攀登学术的高峰,就出不了成果,培养不出人才。崇尚学术,科研创新,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坚持学术立校,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培养科学的学术精神,把学术作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品牌,把学术的发展作为加速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繁荣学术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积极组织高水平学术活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学术水平;以学术的繁荣发展为基本导向,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教授治学,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正确地行使学术权利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术创造,让学术令人敬畏,让学者令人尊重,努力创造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加强教育引导,推动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促进教师学术自律,提升教师科学道德素质,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学术不端和欺诈行为;支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面向生动实践,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大局。
以改革兴校为动力。高校要发展,动力在改革。坚持改革兴校,我们一贯要求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师生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作为改革的标准,把解放思想的程度、研判问题的深度、发展事业的力度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创新体制机制,在改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总而言之,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高校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高校发展相适应,有利于高校科学、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此过程中,高等学校应当勇于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动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高校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从而为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以民主治校为保障。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鲜明特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民主治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基础性工程。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推进民主治校,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制度保证。坚持民主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体会是以健全民主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为保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贯彻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坚持科学管理、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全校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事关重大改革的实施方案等问题,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广开言路,多方面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充分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生,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民主和法制相辅相成,民主治校离不开法制保障。我们既坚持民主治校,也推进依法治校,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建设一个有利于知识、能力、劳动、创新充分发挥的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