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201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选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09-19
在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里,可以用科学的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尊重权威、质疑权威、批判权威;可以摆脱现实功利,追求理想愿景。
历经十余年寒窗苦读,曾经的焦虑、困惑甚至迷茫也许早已淡然,你们满怀喜悦,憧憬着走进了求是校园。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起点、新目标,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之时,你们可曾问过自己,你们一心向往的大学,将到底给你们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创造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阐述了为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革旧图新,最终达到完善的境界。这本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还给我们指出了大学作为“学之大者”所具有的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路径,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古人“内圣外王”的思想和“经世致用”的追求中,我们可以领会和领悟出一些大学的功能。在大学,我们可以修养品性,坚定志向,端正意念,获得知识,以“内修”而求“外治”,通过精神境界的丰富与提升,增强自己引领社会、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信心和能力。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创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最早的大学。这类西方大学具有学术自由、院校自治、通识教育、批判思维的办学传统和理念,以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最高理想,注重超越现实的价值追求。著名哲学家康德是这样诠释大学的:“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因此,大学曾一度被人们称为超越现实的“象牙之塔”,独立、自治、民主、自由和批判精神已成为现代大学坚守的价值观念。
在这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依归的学术殿堂里,同学们可以以理性的态度和感性的情怀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用科学的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尊重权威、质疑权威、批判权威;可以摆脱现实功利,追求理想愿景,成为“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的保有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浙江大学校歌的开篇之句,在我看来,这不仅描绘了“大学之大”,更阐释了浙大办学贯通中西传统与精神的品质。浙大从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延革至今,继承了中国古代“大学”理想。而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竺可桢老校长,则赋予浙江大学“求是”的灵魂。独特的大学文化渊源,造就了浙大丰富而深邃的“求是创新”精神。
“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这十六字方针是今天浙大的教育理念,也是浙大精神和办学思想在人才培养上的实践之魂。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以“树我邦国、天下来同”的气魄,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之中。
同学们,作家老舍先生说过,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是大学生活那一段,因为它是清醒的、意识的、生动的、努力向上的生活。今天,大学之路已在你们脚下,祝愿大家在努力向上时不断感悟大学之真谛,为自己创造更加灿烂的青春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