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 2011-10-20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童世骏
真正意义上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发、一时兴起的表达,而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以严密的学术论证作为基础的思想。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是思想,最缺少的大概也是思想。
每个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从海量的博客、微博中,看到形形色色的意见、观点,每天也都有大量的话题引发大量的思考。不少作者虽不知名,但其微博也有高明见地,令人赞叹。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时代最缺的也是思想——真正意义上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发、一时兴起的表达,而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以严密的学术论证作为基础的思想。
学者的意见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意见,而是有待论证的假说,或是已经经过推敲和检验的论点。前辈学者王元化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就说,我们需要“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要把思想和学术统一起来。
要形成有学术的思想,必须要大量阅读、做很多思考、下很多苦功夫。但真正的思想又是有吸引力的,能够给人快乐。读书人的最大快乐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真正的学问也要让人在研究的过程中享受这种快乐。大学生要学会分享老师和学者的思想,要能感受到思想的魅力,才会进入学术殿堂。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魅力,有这样一种学术和思想的结合,21世纪的中国才和100年以前、150年以前的中国不一样了。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有一段话,虽然不是在讲学术,但对今天我们理解学术颇有启发:“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这句话可以用于理解今天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学术界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上非常活跃的非营利性组织TED(Technology技术,Entertainment娱乐,Design设计)有个很有趣的网站,主题为“请教哲学家”。网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只要与哲学沾边,就可以在线提问。网站编辑会将问题分类,邀请哲学家详细解答。这样的交流就将学术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关联起来,值得学习。
大学老师和学者通过表达出来的思想、展示思想背后的学术力量,使学生不仅能分享讲演者的思想,更可以通过感受思想的魅力而进入学术的殿堂,准备从事学术这一崇高的事业,这就是大学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