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张大良:全面提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2-01-12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07-1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张大良

今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想。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意义重大。提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既要通过国家政策和资金等支持,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又要通过西部地区各高校自身努力,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快内涵式发展;还要通过继续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使受援高校实现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口支援是加快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双方,以及相关省区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支援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战略、政治任务和学校应尽的社会责任,要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学校自身发展规划和每学年的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对口支援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最核心目标,就是要增强受援学校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做好这项工作的抓手和具体任务就是“四个显著提升”,即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为什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因为办学第一要务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如果师资水平不高,就不可能办成高水平的大学。而师资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即使办学条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校发挥出较高水平。所以,一定要把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提高受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对口支援的重点。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适应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提高受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要看我们培养的这些毕业生是否扎根西部并发挥了作用。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留不住、用不上,我们就不能说是提高了受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把科研和社会服务放在一起,就是为了突出增强科研能力、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性,为了强调依靠科技成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受援高校既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搞好科技服务;也要通过人员培训等继续教育,搞好教育服务;还要通过为地方政府和行业提供决策咨询,搞好咨政服务。受援高校要通过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在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受援高校管理水平十分重要。要通过校际管理干部互访交流和干部挂职锻炼等形式,带动受援高校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转变职能,规范管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只要我们把对口支援的工作重点落在“四个显著提升”上,经过若干年努力,受援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全面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高校工作。今年下半年对口支援工作任务繁重,主要任务包括:做好“十二五”期间对口支援工作规划;引导高校把对口支援工作重心下移到院系和具体项目;做好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工作;做好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工作;筹备对口支援10周年成果展和表彰活动;依托清华大学成立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研究指导中心,开展对口支援政策咨询、专题研究、工作评估。

今年是教育部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的成绩与经验,隆重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推进“十二五”期间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作者简介: 张大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