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龚克:排名并不重要,育人才是根本
发布时间:2013-02-26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2-07

南开大学校长 龚克

“大学排行榜”最近又成为“热词”。2012年岁尾,先是这边“中国校友网”评出中国大学100强,北大、清华、复旦蝉联三强,又有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连续三年将浙大送至冠军宝座,引发社会热议。

紧接着,1月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对全国300多所高校进行了一次学科建设的“家底彻查”,本次评估也被誉为官方版本的大学排行榜。

几份不同版本的榜单呈现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个版本更科学、更客观、更权威,自然引发不少的争论。而无独有偶,有关大学排行榜的质疑竟也从大洋彼岸传来,就在几天前,比尔盖茨“炮轰”美国大学“排名评级系统”,且用词激烈,我不认为学校评级的关键在于是否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而应着重于该学校能否有效地对其进行教育。”

记者为此对话南开大学校长龚克。龚克强调,目前的种种排行与评估难以科学地将“育人”这个大学根本任务的状况进行量化评价,而且仍有可能导致大学追名次之“躁”气。对于大学来说,排名是“末”,育人才是“本”。

大学排行会导致追名次之“躁”气

记者: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一经公布,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对于许多高校来说,都觉得本次评估同以往社会上的各类大学排行榜不同,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正能量”。我想,这种说法传递了一种讯息,那就是,之前种种排行榜令大学感到并不舒服。是这样吗?

龚克:要说不舒服,我首先是对本次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的评估结果感到不舒服,压力很大。因为,南开应该做得更好。所以,我们正在搜集进一步的信息,要冷静、认真地分析,争取能以此为契机,抓准问题、奋力拼进。

应该讲,这次“学科评估”与社会上种种大学排名有所不同。首先是以学科为对象,比起以大学为对象,更具可比性,此外,数据的采集更为郑重和可靠,依靠全国的专家进行评估也令人更加信服。但是也有不足,评估仍然难以科学地将“育人”这个大学根本任务的状况进行量化评价,而且仍然有可能导致追名次之“躁”气。

当今中国学界急需的是“静气”,不能追名逐利,而要踏踏实实地发展,解决问题,培育人才。对于大学来说,不能舍本逐末。必须要认识到排名是“末”,育人才是“本”。

事实上,现在的种种排行虽各有特点,但还没能起到有力的务本导向。

排行榜在客观上就是在制造“标准”

记者:我记得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曾说,大学排行榜是悬在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柄利剑。社会舆论的压力,让大学很难做到对排行榜“视而不见”,但如果追着大学排行榜走,就容易迷失方向。因为大学排行榜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评选结果,更在于制造标准,从而影响一所高校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龚克:这说到了点子上,排行榜在客观上就是在制造“标准”,对大学产生导向的作用,我相信,目前各类大学排行榜并无误导大学之心,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复杂性。

搞大学排行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好的排名,应该引导大学务本,实至而名归。

尽管许多排行榜都在努力地改进,但真正做到科学、公正,对大学的发展起到好的引导作用,绝非易事。

这里有两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大学排名应该看什么?显然应该是看大学的教育质量,但是,现有的大学排名是否做到了较好地体现大学的教育质量?接下来的问题是,教育质量应该怎么看?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说到这儿,大学排行榜根本性的矛盾就体现出来了,目前,如何评价“立德树人”,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量化方法。

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反映出价值观的多元化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不但有对大学综合实力的评价,还出现了“造福排行榜”、“校友杰出排行榜”等等。我们看到,公众对其质疑之声也始终存在,有人质疑其“牟利”之心,有人质疑其评选标准之公正与否,有人质疑其数据是否科学、客观。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大学、公众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视角来对待这些排行榜?

龚克:“形形色色”这个词用得贴切,当前的大学排行榜真的是五花八门,这反映出当下价值观的多元化。从言论自由的角度,可以允许多种排行榜的出现。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就应该关注各种排行榜对大学、大学生以及公众所产生的导向是否正确。

必须看到,公众对于大学排行榜是需要的。老百姓要知道哪些大学办得好、好在哪。

现在每年大约1000万人要考大学,加上他们的亲朋好友、中学教师等,多达几千万人。还有已经毕业的校友,他们也希望了解自己的母校发展如何,这部分的人群是上亿的数量。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众不仅关心本国的大学排名,也关注全球大学的排行,这就是近年来有好几种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现的原因。

当下,在难以做到对大学教育质量给予科学量化的评价又无法禁绝排行榜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大学排行榜的积极作用,并尽量减小其可能造成的误导?

我想,首先,应提倡各个排行榜把基础数据和统计模型公开,接受监督和评论;其次,要允许多样化的排行榜差异化发展,为公众提供多视角的比较;再次,还应该鼓励对于各种排行榜的评论,要让公众明确地知道大学排行榜提供的信息的不全面和不精确,从而做到对其不盲从。真理越辩越明,正确的导向需要在比较鉴别中真正发挥作用。

增强战略定力是大学应有的自觉

记者:我们看到,日前,比尔盖茨也对美国的大学排行榜做出批评,认为当下的美国大学排行榜在对学院进行排名时,没有任何反馈机制。而且,盖茨认为学校评级标准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是否能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而应该着重看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育。这就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大学排行榜究竟该如何制定评价标准?

龚克:对于这个问题,要将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统一起来看。比如,在主观上排行榜可能只是想把各校论文数量“客观地”排列出来告诉人们,但客观上却往往总是起到促使大学追求数量的作用。所以,排行榜承载的功能并不在于主观愿望,而更在于客观效果。因此,社会效果和责任是排行榜作者应有的文化自觉。同样,增强战略定力、不为一时一种之名次所左右,也是大学应有的自觉。

大学和学科的排名都是“末”而不是“本”。好的大学,一定是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好的传统、好的机制、好的条件、好的文化氛围、好的治理结构和大学制度等等,他们没有一个是将排名念念在兹的,没有一个是对“一流”念念在兹的。与其瞄准排名,不如瞄准问题,那样才真能向“一流”迫近,否则恐怕要渐行渐远。

现代大学已有几百年,而有影响的排行榜只有几十年,我还没有看到“最科学、最公正、最有价值”的“国际经验”。但我相信,要想科学公正,就要务大学之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是“立德树人”。离开这个“本”,就谈不上科学、公正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