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赵良庆:地方高校要走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3-10-1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10-17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赵良庆

“地方高校不能办成象牙塔,必须接地气,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赵良庆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安农大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富民、育人、兴校的“大别山道路”,凝练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UPEG办学模式,为地方高校的办学模式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

科技扶贫走出“大别山道路”

“安农大是地处农业大省的地方性农业院校,农大人和‘三农’的感情很深。”赵良庆说。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分散在安徽多地办学的系科专业、养殖生产基地,陆续汇总到安徽合肥。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村还很贫穷落后,为了响应国家科技开发大别山的号召,回到城市的安农人带着科技扶贫的“看家本领”,踏进皖西大别山区。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大山深处,给贫困地区农民送去良种、送去种植养殖技术、送去脱贫致富的希望,走出了立足山区资源,以科技扶贫为目的,帮助大别山区人民发展适度规模的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大别山道路”。

“这一时期,农大共有300多名教师参与其中,先后为地方培训学员100多万人次,直接参与和开发了大别山区的6项支柱性产业。”赵良庆说,西洋参与宛志沪、板栗与任立中、银杏与张良富、水蜜桃与钟家煌、中华猕猴桃与丁世林……大别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打上了农大人的深深烙印。

深度融合探索“UPEG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安农大认真总结“大别山道路”的经验,进一步提出科技围绕产业做文章的理念,引导学科团队和各种科技资源向产业聚集,完善了以教授团队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先后与安徽省27个市县区政府签订了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全省620多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30多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6000多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农大来说,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不仅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还要让社会满意,也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赵良庆说,近年来,安农大围绕粮食数量安全问题主动请缨,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建议,并组织生产、植物保护等众多团队提供科技支撑,实现了全省小麦5年增产79.7亿斤,累计增加产值65亿元,使得安徽的小麦产量从原先的低于全国平均数发展到现在的总产量全国第四,成为全国粮食高产攻关计划的一面旗帜。

目前,安农大正在致力于安徽“水稻高产”和“玉米振兴”计划,并围绕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土壤学等研究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已建立了全省耕地地力评价和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全省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此外,该校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培育了茶叶、中药材、油茶、果蔬、特种水产等40多个县域农业特色产业。

“大学(U)+农业园区(P)+龙头企业(E)+地方政府(G),我们称其为UPEG办学模式。”赵良庆说,这是“大别山道路”在新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的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其本质是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依托、企业为主体、项目平台为纽带的合作平台上,实现开放办学、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

在协同创新中找准办学定位

“投入不足、定位不清,是地方性应用型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赵良庆说,通过30年左右“大别山道路”的实践,他们深刻认识到,地方高校不能办成象牙塔,一定要接地气,通过人才和技术供给等方式,深度融入和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良性互动和正反馈。

过去,农业产业链很短,而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农业与工业、商业等联手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产业链得以延长。为此,农业发展对产品加工制造、贸易、动植物育种乃至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提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这使得我们的学科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上游高科技、下游接地气’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赵良庆说,近年来,安农大的学科建设围绕农业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工程技术学科要与农业学科相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学术高度;一方面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做好应用和社会服务。比如过去更注重提高粮食产量问题,现在还必须关注到粮食质量安全,土壤学等相关学科就必须为此提供科技支撑。

“学校规定新进博士入校后必须在农业园区工作半年,在生产实践中找到科研方向。”赵良庆介绍说,过去,安农大的科研经费中,纵向经费占到80%,而现在来自一线的横向课题经费已经占到总经费的40%左右。

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农业专业,但实际上农业专业社会需求量非常大。赵良庆介绍,为此,安农大花了很大精力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意识,如邀请知名专家为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前景,组织学生到现代农业企业参观体验,让高年级学生进入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开展生产实习等等。

“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传统的农业概念,让学生看到现代农业产业的光明前景,从而增强对农业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赵良庆介绍说,学校还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实施“现代农场主培训计划”,让在校大学生学习如何做一名现代农场主,平时上课,节假日进入企业,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学生积极性高,企业也非常欢迎这种做法。”

“UPEG发展模式有效地激发了校内外办学要素的活力和合力,使得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也使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走上了一条良性的互动发展之路。”赵良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