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新报 2010-06-09
2006年9月,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教授,公开批评“中国高校是行政化大学”。2009年9月,朱清时教授被深圳市聘任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他宣布要把这所大学办成“去行政化”的大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社会甚至“两会”代表委员都投入了“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大讨论。6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一锤定音,不但是高校,连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都将取消。在这些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高校行政化有几个突出表现:大学被分成不同的行政等级,每所高校都隶属一个上级政府机构,其中有教育部直属、中央部委属、地方政府所属等。高校正副校长由上级任命;办学经费由上级下拨;高校专业设置、教师职称等等大小问题都要经上级行政机关审批。总之,行政机关对大学拥有绝对管理权。高校有等级,各级干部也有等级,待遇高低取决于等级的高低,谁说了算也取决于级别高低。
在行政化模式下,除非自愿固守清贫,否则教师无法安心授课、做学问,因为桃李满天下没有用,不混个一官半职,就享受不了这些待遇。一旦“学而优则仕”,优秀人才又陷入繁琐的行政事务难以脱身。教学同样受到行政干扰。高考是高校入学考试,但考几门、哪几门,行政部门说了算。研究生考试要考英语,一些和英语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专业也不能网开一面,最后只能看着“专才”离去,因为这是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
高校行政化,早已成为有识之士心头的一根刺。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取消行政级别、行政化管理模式,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顺应了社会的要求。大师们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再不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大师真要成为历史名词了。
不过,去行政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把行政级别砍掉那样简单。朱清时教授讲了一件趣事,他到深圳开会,因为南方科技大学没有行政级别,主办方不知道怎么给他安排座位,第一次给他安排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旁边。确实,在各行各业行政化的大背景下,光让几个单位去行政化,它们与外部对接都有困难。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也表示,目前让高校去行政化,等于弱化高等教育地位。
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人员和机构,但无论是不许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还是不用行政方式配置教学科研资源,哪一样实行起来都牵一发动全身。
中国高等教育自1952年建立行政化体制,58年间,行政化教育模式从来都没有松动过。此次将去行政化以国家规划体现出来,本身就是进步。但纲要只是一份综合性人才规划,去行政化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清晰的路线图。(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