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国外高教 >> 正文
美国高校宿舍教育:生活学习项目
发布时间:2015-05-20    文章录入:    点击:[]

——基于全美高校生活学习项目调查报告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2015年第01期

摘要:生活学习项目是美国高校开展宿舍教育的形式。2004年以来,美国就生活学习项目开展了四次调查。调查表明每个生活学习项目都有教育目标和一个主题,围绕教育目标和主题设置课程和课外活动。项目有教师、学生事务人员、兼职的学生参与,并与住宿生进行广泛密切的师生互动。通过生活学习项目,美国高校有目的设计宿舍教育性环境,把宿舍改造为学生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的衔接点,开发宿舍的教育潜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宿舍教育;生活学习项目;美国高校

学生住宿学校是我国高校的惯例,乃至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但宿舍的资源并没有成为教育的资源,反而走向教育的对立面,宿舍的矛盾层出不穷。如何应对、解决宿舍问题,把宿舍转化为类似教室一样的育人场所,是我国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高校的宿舍不仅仅是学生生活的场所,还普遍把宿舍改造为学生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的衔接点,设立生活学习项目,有目的设计宿舍教育性环境,开发宿舍的教育潜能。那么,这些生活学习项目包括哪些要素,是如何运行的,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成果?本文试图借助全美生活学习项目调查报告予以分析。

全美生活学习项目调查(The National Study of Living Learning Programs,NSLLP)由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因克勒斯(K.K.Inkelas)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负责,其主要目的是研究生活学习项目对学生各种教育结果的影响。该项目发起于2001年,至今分别于2004年、2007年、2009年、2012年展开了四次调查。每次调查既有连续性,也有侧重点。2012年的调查最具代表性,全美49所高校、611个项目、22519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因此,本文较多采用2012年调查数据。

一、生活学习项目组成与运行

(一)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成果期待

每个生活学习项目都有预期的教育成果,该教育成果与该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或者说生活学习项目的教育成果是学生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2012年调查每个项目评价15个方面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性。其中5个成果至少被50%的学校认为非常重要:从中学到大学学业的顺利过渡,占55%;对学校有归属感,占54%;对多元观点的开放与包容,占52%;了解别人与自己的差异,占50%;社交上顺利过渡到大学时期,占50%。这既表明了学校对生活学习项目的价值取向,也说明了生活学习项目所具有的教育潜能。

(二)彰显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项目主题

生活学习项目的成果期待贯穿在项目主题中。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目标不一样,就会有众多的、差异化的生活学习项目。从四次调查来看,代表性的项目主题包括以下10类。

第一,公民/社会领导力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分成三小类:第一小类是公民参与项目,或者是积极参与政治过程或公共服务的项目。第二小类是领导力项目,通过社区服务或服务学习关注公共领导力。第三小类是服务学习/社会公正项目。强调社区服务和服务学习的创新,提高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这类项目的设立与美国高校普遍注重培养学生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有关。

第二,文化项目。这些项目也可以分成三小类:国际化/全球化项目提供给学生国际化的环境,研究多个国家和民族;语言项目给参与者提供学习外语及其文化的机会(如德语、日语等);多文化项目关注国内多元化问题,与种族、民族、性别等有关系。这类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三,学科项目。这是一种选拔性的项目,关注某一课程或学科。有七个小类:商业、教育、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健康、人文、科学概论、社会科学。这类项目的设立,表明课程的学习已经延伸到宿舍,宿舍像教室一样具有了教学功能。

第四,艺术项目。包括视觉艺术、建筑、电影、诗歌、烹饪、摄影。艺术项目的设立与美国高校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通识教育有关。在美国,宿舍也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第五,一般学术项目。这些项目强调学业卓越,在宿舍中提供学业支持。但并不特别关注某个课程或课外的主题。这类项目与学生的学业辅导有关。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咨询、辅导进入了宿舍,而不是班级。

第六,荣誉项目。这类项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要求严格、更加丰富的课程。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是根据他们的学业成绩,高中成绩或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成绩选拔出来的。这些项目与美国广为接受的“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教育理念有关,也是学生分类培养的产物。

第七,跨学科项目。这些项目是围绕某个主题由不同学科组建的社区。这与美国倡导的创新教育有关,也是通识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第八,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给学生提供学术研究的机会,或者加入教师的研究课题,或者是加入有教师指导的研究小组。培养创新人才,给予学生科研的机会是各个学校常规的做法。在此特别的是,提供研究机会的是宿舍。

第九,住宿学院。这些项目一般来说伴随参与者整个的高等教育经历,给参与者提供广泛的课程,如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课程。住宿学院是英国牛津剑桥模式对美国高校影响的缩影。

第十,适应项目。包括两小类:新生适应项目和职业/专业探索项目。前者针对新生,关注其从高中到学院转变的适应,这和美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旨趣一致。后者针对高年级学生,给他们介绍不同的学科或职业,以帮助他们选择专业或职业。

(三)孕育教育成果的项目要素

每个项目主题均包括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课程、教职员工的参与、课外活动等,正是这些要素赋予并彰显了生活学习项目的教育功能。

第一,课程。生活学习项目一个重要特点是把课程从传统的教室移植到了宿舍。据2012年调查生活学习项目包括四类课程:一是专门为项目参与者设计的课程;二是导入性课程;三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一般性课程;四是没有学分的学术研讨。其中,最多的课程是专门为生活学习项目设计的课程。大多数项目提供少于3学分的课程,28%项目提供1学分课程,14%项目提供2学分课程,12%项目提供3学分课程。另外,还有7%项目提供了超过15学分的课程。

第二,教职员工参与。参与生活学习项目的教职员工一类是学校中对宿舍教育感兴趣的全职教师,另一类是专业化宿舍事务人员,包括兼职的宿舍事务人员(一般是在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据2012年调查,77%项目有教师参与,64%项目有1到3名教师参与。除了教学以外,教师的工作包括:参加为学生举办的工作坊(94%)、与学生沟通(92%)、参加社交活动(90%)、参加咨询委员会(71%)、学术咨询(62%)。比较而言,宿舍事务人员在生活学习项目中投入更多,一般来说,专职的宿舍事务人员要取得学生事务硕士学位才能有资格担任。据调查,85%的项目有宿舍事务人员参加,最普遍的是从事宿舍教育功能。具体来说,90%宿舍事务人员与学生住在一起,73%监管学生助理,其他的包括处理项目管理任务(94%)、参加社交活动(78%)、师生互动(76%)、参加咨询委员会和参加工作坊(均为73%),和学生一起吃饭(72%)。

超过1/3的生活学习项目雇用了研究生。在有研究生加入的项目中,94%的项目把研究生作为指导教师。例如,与住宿生一起吃饭占87%,与住宿生一起交往占85%。研究生负责处理管理事务的占86%,领导工作坊的占79%,提供服务学习活动的占69%。事实上,美国高校在培养学生事务专业的研究生时,普遍把兼职宿舍事务人员或其他学生事务领域工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绝大多数的项目,即84%项目使用本科生参与管理。94%的本科住宿生认为,大多数项目依赖于本科学生作为住宿助理。和学生一起吃饭、与学生沟通各占95%,承担管理责任占75%,领导工作坊占73%,56%的项目把他们作为咨询委员会成员。

第三,课外活动。生活学习项目中的课外活动是对课程的延伸与补充。据2012年调查,项目最经常提供的活动是参加文化远足(87.7%),强制参加的占9%,自由参加的占79%。其他经常性的活动有:跨文化项目(86%),学习团队(81%),团队建设活动(79%),无学分服务学习(78%),职业工作坊(74%)。适应性项目是最经常被强制参加的活动,占23%。参加校内体育运动强制比例最小(0.3%)。

(四)教育功能导向的项目运行

第一,学生选拔。学生是如何进入生活学习项目的呢?据2012年调查,56%在某种程度上是选择性的,绝大多数选择性项目依赖于申请,占73%;或者是提交小论文,占5l%;或者是针对某个专业,占27%。入学前的学习成绩有时也会考虑,考虑中学学分绩点(GPA)的占15%,考虑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占14%,考虑中学班级排名的占8%。参与学校的课外经历也是一个选拔参考因素,占13%。

第二,学生规模。在学生规模庞大的学校中,如何创造较小的、亲密的学习空间,是生活学习项目所关心的问题。根据2012年调查,生活学习项目平均规模是52人,也有11个项目招收规模超过1000人。因为绝大多数项目只为50个左右学生提供住宿,一般来说,传统宿舍的一个楼层就能为一个生活学习项目提供住宿。大约71%的项目是位于宿舍楼某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第三,管理。根据2012年调查,各个学校的生活学习项目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处在不同的位置。由于住宿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的高校一般都成立了住宿生活办公室。47%项目是由住宿生活办公室负责。在此,我们要注意到,生活学习项目涉及到学术部门(学术事务部门)或由学术部门(学术事务部门)独立管理的占到39%,这与宿舍的教育功能开拓有关。

第四,经费来源。生活学习项目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每个生活学习项目平均的成本超过21000美元。据2012年调查,生活学习项目的经费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学校的预算。51%的生活学习项目由住宿部门或学生事务部门资助。24%的项目是共同资助(16%主要是住宿或学生事务部门,8%主要是学术部门)。另一个来源是向学生收取额外的费用。没有向学生收费的占77%,只有大约23%项目收费。其中,33%每人每年收费不到100美元。25%的项目在200到300美元之间,18%是300美元或更多,ll%是500美元或更多,只有7个项目收取700美元,最高是每年750美元。可见,生活学习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的预算。有研究表明,学校的资金支出结构对学生学习有着明显的影响。如果学校能有意识地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发展生活学习项目,就更能提高其教育有效性。

至此,可以对生活学习项目的内涵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界定。伯林令(G.S.Blimling)认为,生活学习项目具有如下特征:(1)住宿生一起至少参加一门课程;(2)学生必须申请,然后被选拔到生活学习中心;(3)某类文化或学术经历与生活学习中心相联结。1994年帕斯卡来拉(E.T.Pascarella)等人提到,“生活学习中心的典型特征包括宿舍有专门的课程、紧密的师生联系、文化活动、教师在宿舍开设讲座及住宿生有共同的课程。”因此宽泛地说,生活学习项目指住宿生相对集中住在学校,并围绕专门主题(通过课程及一系列活动体现)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广泛互动而形成的学习社区。

二、生活学习项目的教育功能

早在1974年,奇克林(A.Chickering)就研究了住校生与走读生的区别,结果表明住宿生更可能参加更多的课程,获得更高的学生绩点,更可能完成学业,更频繁使用学校的资源,也更多地参与学校各类俱乐部和活动,对本科教育经历也更满意。随后,1991年,帕斯卡来拉等人分析美国196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间的2600篇相关研究后,提出住校是大学对学生的各种影响力中最一致而显著的一种:住校与学生的审美价值、自我观念、道德发展、独立自主及学位获取等均呈现相关。在此基础上,2009年、2012年调查全面分析了生活学习项目带来的教育结果。

2009年、2012年的调查均表明,参与生活学习项目能够在以下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成果:具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表现出更强烈的公民参与,及更频繁参加志愿者和服务学习。在学业和社交上感到更顺利从中学过渡到学院。另外,参与生活学习项目也促进了其他积极成果,例如酗酒下降,第一代大学生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研究还发现,参与生活学习项目的学生更多地与教师合作研究、到国外学习、获得顶峰体验。

从四次调查纵向分析来看,即使参加一年的生活学习项目也能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影响。那些参加第一年生活学习项目的学生在随后的三年中有着更高程度的学术自信,也更可能成为其他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更多地做到了公民参与。

三、美国高校宿舍教育的特点

(一)按项目相对集中居住

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主题,学生以主题为单位相对集中住在一起。参与哪个生活学习项目是以学生选择、申请为前提的,所以每个项目中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主题。这非常有益于同学之间加强互动,建立友好关系,以及项目的开展。

(二)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一体化

随着教师更多地从事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的事务管理逐渐剥离出来,学生事务越来越专业化,从而出现学术事务、学生事务两个分化的领域。但是,二者的割裂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培养。美国教育委员会认为,学校有“全面地看待学生的义务——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成就、情感形成、体质状况、道德和宗教信仰、经济资源和审美能力。”显然,课堂教育在知识能力获取上有优势,而情感形成则是课外教育的优势。上述培养目标实现需要二者的优势互补。生活学习项目是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之间密切合作的产物,围绕主题,既有课程,也囊括课外活动。宿舍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衔接起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

(三)师生互动频繁

2009年的调查证明,这样一些实践能够带来理想的学习结果:与同伴一起学习、与同伴进行学术或社会文化的讨论、在课程相关事情上与教师互动、学生感到宿舍氛围具有社交支持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学生感知到他们的宿舍氛围在学业上具有支持性与所有的学生学习成果呈正相关关系。库(G.D.Kuh)对此总结认为,学生与同伴、教师越进行互动,他们越会感到宿舍氛围中社交和学术的支持性,也越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学习结果。良好的互动是带来教育成果的关键。

有研究表明,课外师生非正式互动能够给学生在职业计划和人生抱负、对学校满意度、智力与个人发展、学业成绩、毕业率等方面带来显著的教育结果。相比较于走读生,住宿生有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此外,生活学习项目又有针对性地设计这些互动机会。例如,项目中既有教师、专职学生事务人员,也有兼职的研究生、本科生。由此,带来三种形式的互动:正式的师生互动、非正式的师生互动、朋辈互动。正式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课程实现的,非正式的师生互动是教师或专职的宿舍事务人员在系列的活动中互动。朋辈互动既有兼职宿舍事务人员与学生的互动,也有住宿生之间的互动。

(四)学生发展导向

美国的生活学习项目内涵清晰、定位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例如,专门为项目参与者提供至少一个学分的课程;硬件设施上,提供学习空间;与学业有关的一系列课外活动,如实习、服务学习、合作研究、职业工作坊。1960年代后期,在美国高校,学生与学校关系出现了新模式,即学生发展视角。明日的高等教育(Tomorrow’s Higher Education,THE)项目是这种视角的最好诠释。这个项目是由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1968年设计的。该项目勾画了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品格发展的整体化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建构。THE模式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说高等教育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事务项目必须进行变革,强调应该把课外教育经历整合进学校教育目标。于是,宿舍被有意识地赋予教育的价值。生活学习项目以预期的教育成果为指向,并努力实现预期目标。这些教育成果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职业的准备,更多的是体现了通识教育和全人培养的理念。

四、启示

我们的高校为学生提供住宿,具备开展宿舍教育的条件。但是,我们的住宿功能单一,主要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同时又矛盾丛生,宿舍教育潜能有待开发。

(一)利用宿舍环境促进学习

美国高校的生活学习项目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吃住,而是把宿舍改造为育人的场所。2008年,美国学者提出大学宿舍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管理功能,一个是教育功能。管理功能表现在一、二、三层次,教育功能表现在四、五层次。前三个层次强调提供一个物理环境,属于设备导向,而后两个层次强调提供一个人际环境,属于学生导向。五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前一个层次是下一个层次的前提与基础

实践中,宿舍具有的某种教育性也被我们所意识到,如一个宿舍既有集体考研成功案例,也有集体学业失败现象。近年来宿舍人际关系已经影响到宿舍安全,不断出现的极端事件警醒我们,宿舍的同伴关系需要重视。然而,这种宿舍教育功能的认识我们多限于经验性的感受,我们的宿舍更多的是设备导向,注重生活功能和管理功能。宿舍的教育功能我们认识不够深刻,宿舍的学生成长导向体现不明显、不充分。

(二)设计宿舍教育方案挖掘宿舍潜能

就宿舍的教育功能而言,台湾学者的研究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1999年,张雪梅调查台湾地区20所大学将近3000名学生的校园经验。发现住宿生在认知学习与自我发展上,自评的收获皆少于非住宿生。2000年,黄玉以自编的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量表调查20所大学1000多名大学生,发现高度的学习投入、频繁的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显著影响大学生所有向度的心理社会发展,但住宿经验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社会发展。原因何在?因为在2000年以后,台湾的高校才有意识地开始构建系统的宿舍教育方案。这就是说,没有宿舍教育方案,住宿经历的教育价值是有限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有目的构建宿舍教育方案是宿舍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宿舍教育方案至少应该包括:目标成果、师生互动、同伴互动、课堂内外的衔接、专业化的宿舍事务人员。其中,目的性和高度参与性是关键,要贯穿教育方案的各个方面。例如,宿舍的硬件特征反映目标,教师、学生事务人员、兼职学生积极参与,并承担各种角色,即指导者、良师益友、咨询者。另外,经费支持、专门的管理机构等也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