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国外高教 >> 正文
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的特点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5-03-25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第03期

摘要: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案例研究和总结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的特点,我国高校应该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的新生研讨课,重视对新生的写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等重要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且以新生研讨课为突破点促进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美国;本科教育;新生研讨课

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是美国本科教育中十分具有特色的课程,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几所本科教育质量较好的文理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的特点,从而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一、案例研究

(一)阿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新生研讨课

阿姆赫斯特学院的课程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学院秉承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选课自由,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建构自己的教育过程,发现教育的意义。因此,阿姆赫斯特学院实行自由选修制,对学生的选课没有任何的分布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制订符合自己兴趣的课程计划。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学校秉承的自由教育理念和自由选修制,学院为一年级的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由一个或者多个教师联合讲授,目的是为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有创造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自由教育的目的。课程的主题十分丰富,每一堂研讨课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对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等进行介绍。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有研讨课最多接纳15名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和批判性评论,给予他们充分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各种书面作业,着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新生研讨课

米德尔伯里学院的新生研讨课以某一问题为主题,从某一视角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相融合,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一年级研讨课,学院让一年级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学校秉承的自由教育理念。新生研讨课的班级规模一般不超过15人,而且它是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养成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对某一学科或问题的兴趣;信息资源的挖掘、评价、利用能力;形成开展高质量的独立研究的责任感;建立与社区的联系;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识;鼓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生研讨课必须包含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环节。研讨课的教师同时兼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的一年级导师。

(三)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的“批判性质询讨论课”

波莫纳学院为一年级学生开设“批判性质询讨论课”。该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界限,以某一跨学科的主题为中心,一般每学期至少有25个主题供学生选择。批判性质询讨论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思考、阅读、推理、总结、表达等能力。讨论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质疑已有的事实和理论,并清晰地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所有的新生在入学前的暑假会收到讨论课主题的一份列表,供他们做出选择。

(四)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的“论证与调查讨论课”

卡尔顿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必须选修一门“论证和调查研讨课”。每个专业都开设新生研讨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在自由教育理念下应该如何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因此,研讨课一般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发现、运用和评价各种信息,以及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让学生对各种主题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和写作,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和思考者。批判性写作是所有新生研讨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点环节,因此学院将一年级“论证和调查研讨课”认定为“写作课程”。

(五)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写作研讨课和人文研讨课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开设两门新生研讨课,分别为“新生写作研讨课”和“新生人文研讨课”。写作研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人文研讨课则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基本问题展开,由不同院系的教师联合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路德学院(Luther College)的“派迪亚”(Paideia)

“派迪亚”是路德学院的标志性课程,为学院的自由教育奠定基础。派迪亚是古希腊语的“教育”,既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又指在共同的学习中形成的文化和智慧。派迪亚分为3门必修的跨学科课程,即连续两个学期的一年级派迪亚和一门高年级派迪亚。其中一年级派迪亚是所有一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一年级派迪亚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在知识、艺术和社会上的主要成败和挑战;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文化下的社会和人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分析、讨论和研究能力。派迪亚由路德学院各个院系的教师联合授课,以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中心,通过研读不同学科、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讨论和研究的能力。每周学生将参加一个共同的演讲,随后进行三次小组讨论。

二、主要特点

在课程性质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属于必修课程,少数高校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从课程体系上,新生研讨课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养,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目标方面,美国高校通过给予新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新生了解大学的教育理念,顺利从高中向大学过渡,从而提高新生的保持率。因此,新生研讨课强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跨学科意识、多元文化意识、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等重要素养。

在课程内容方面,一些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由某一专业院系开设,聚焦于某一学科或某个教师的研究领域,但更多的研讨课以某一个跨学科的主题为中心,供学生根据兴趣选修。研讨课的主题通常选择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且强调不同学科的交叉。

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引领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和批判性评论,布置各种具有探究性的书面作业,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运用材料、论证观点。

在教学组织方面,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大多采取小班教学,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学校,新生研讨课的教师同时兼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的一年级导师,使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教师选择上,许多新生研讨课采取跨学科教师联合授课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并掌握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新生研讨课的任课教师中既有资深教授,也有新来的年轻博士,他们都热爱教学、擅长教学、喜欢和学生互动。

三、启示

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关注新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传授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科的交叉,引导学生认识大学教育的价值和认同大学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奠定了基础,因此,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蕴含的许多教学理念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一)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

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对新生缺乏有效的学业指导,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针对新生开设研讨课,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教育的意义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事实上,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开设新生研讨课,但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我国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在新生研讨课中融入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上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新生研讨课。

(二)重视培养写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美国新生研讨课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注重提高新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跨学科意识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养,而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跨学科思维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目的应该突出对新生写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促进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美国新生研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一言堂”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因此,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更多地采取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改革教学方法面临着许多障碍,但是我国高校可以将新生研讨课作为改革高校教学方法的一个突破点,发挥示范效应,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