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11-12-13
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可以表述为“持续平稳增长”与“亟待转型升级”。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基本正常,但生产、出口、效益各方面均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由大变强的任务愈加迫切。展望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基础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积极效应开始显现等有利因素,又有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产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峻等不利因素。
明年形势:增长基本稳定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速度较为平稳,整体规模基本稳定增长,基础行业快速增长、两化深度融合、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国际市场宏观形势不容乐观,还面对着“产业链竞争”时代正式来临的巨大竞争压力。
一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产业规模增速趋缓。
在欧美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增速已连续3个月下滑,总体呈现波动幅度较大。预计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5%左右,比2010年增速16.9%降低1.9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全年增长25%左右,比2010年增速29.5%降低4.5个百分点。2012年,在全球经济增速继续趋缓的宏观环境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阻力较大,产业规模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计增加值及销售产值增速将基本与2011年相持平。
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基础行业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础行业规模增速普遍快于整机行业,未来仍有继续加速趋势,以电子器件行业表现更为突出。2011年1~9月,电子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同比增长 27.8%和22.5%,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5.1和7.4个百分点。其中,光电器件拉动行业增长作用显著,1~9月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7.0%,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6%。电子器件行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行业投资。2011年1~9月电子器件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615亿元,同比增长48.1%,光电器件、新能源电池领域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长超过70%,对全行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多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弥补了产业空白,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同时太阳能光伏、LED、动力电池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预计在2012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十二五”产业规划中的各项重点项目及工程也将逐步得以落实,对基础行业发展形成现实驱动力,进而带动产业增长。
三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产业内销贡献率将稳步提升。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销贡献率目前已超过外销,未来仍有继续提升趋势。2011年1~9月,全行业累计内销产值增长33.5%,比同期累计出口交货值增速高出18.4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月度内销产值增速持续攀升,9月份当月增长34.1%,比7月、8月分别提高2.6和4.8个百分点,而月度出口交货值增速出现下滑,9月份当月增长13.2%,比7月、8月均回落1.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外销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比已达61∶39,出口依存度已从2010年同期的58.5%下降为55.3%。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化是推动内销贡献率持续提升的根本动力。目前,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超过6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和渗透,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金融电子等量大面广、拉动性强的产品及信息系统获得了迅速发展。2012年,国内信息化建设将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相应的行业规划为引导而加速推进。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获得坚实有力的国内市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