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0-11-01
100年文脉深远,60载潜心发展。源于1902年山东大学堂师范馆、组建于1950年的山东师范大学,10月29日迎来了60华诞庆典。60年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这里贤达辈出,成果丰硕;这里走出20余万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建功立业。特别是近10年来,师大人致力于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努力实现由师范类综合性大学向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由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向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转变,由主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转变。
凝注这所走过一个“甲子”的大学,我们试图寻找她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源泉、动力与神韵,寻找她的“精气神”之所在。
“全省教学名师,近半数出自山师”
山东师大植根齐鲁文化,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创建伊始就把“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作为治校办学的理念,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山东师大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创新发展为主旋律,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师资,素有“全省教学名师,近半数出自山师”之誉,培养的人才除了教书育人,不少毕业生也成为学界名流、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精英。
山东师大立德树人,大师频出。建校以来,一大批学界精英都在这片热土上专心执教,潜心学术。新时期,师大学人继往开来,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是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校长赵彦修教授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副校长戚万学教授、唐波教授先后入选2006年度、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吴义勤教授的论文《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是山东省文学理论评论工作者第一次获得此项全国最高级别的奖励。有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名师育才俊,近5年来山东师大在校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以上竞赛奖励340项、省部级奖励508项。去年10月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山东师大4名学生的论文——《同源重组是甲型流感病毒进化的重要动力》荣获特等奖。大学二年级就获得“文华奖”的音乐学院学生李鳌,今年8月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签下3年合约,成为该歌剧院第一个签约华人。
科研创新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础
一所大学,不培育自己的强势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就难以持续。山东师大文理并重,结构合理,同时又特色鲜明。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原理分别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标志着学校部分学科率先进入了“国家队”。“十一五”期间,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2010年9月,山东师大与日照市人民政府签署科技文化合作框架协议,成立“莒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历史学、音乐学等学科专业在省内外高校中优势明显。学校还从海内外广揽英才,实行奖励津贴改革,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对人才进行业绩激励,推动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抓好科研创新是促进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山东省是化学工业大省,山东师大在精细化学品的绿色生产研究领域拥有“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其专利技术在临沂地区多家大型企业成果转化后,累计创产值18.3亿元、利税1.8亿元;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专利技术成果分别在德州和临沂实现了产业化,已累计实现产值达10亿多元。学校还与东营市合作,在黄河三角洲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盐生植物园”,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开发和改善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学校的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多项课题,研制成功的抗盐剂为国际首创。
学校必须有点“精气神”才能有所创造
作为一所师范类综合性院校,山东师大现已形成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后完备的教育培养体系,有除军事、医学、农学之外的9大学科门类,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委书记商志晓认为,目前学校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内涵提升、质量提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放办学、服务社会。
60周年校庆前夕,新一届领导班子向全校提出讨论课题:面对机遇挑战,学校如何科学发展。商志晓表示,一所学校必须有点“精气神”,才能有所前进,有所创造。一所学校要是缺少了发展的冲动,缺乏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最致命的弱点。山东师大提出,力争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学校发展成为能够代表山东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体现山东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在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高水平山东省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