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1-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为大学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教书育人中传承和发展先进文化。大学着眼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要求大学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大学应紧紧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来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大学教师用自己为人师表的风范、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大学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自身优良的作风引领学风、教风和校风,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高校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第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生工作干部队伍要充分发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第五,大学还应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所处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文化的沐浴、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
在科学研究中继承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大学既要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也要同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学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列为研究对象,在科学研究中充分借鉴已有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大学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方法,大学在科学研究中所展现出的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此外,大学可以通过创新来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文化作品的感染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服务社会中传播和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考察、调研、挂职锻炼、支教、支农等活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发挥科技、文化使者的作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动社区、城乡文化的发展,提升文化底蕴。其次,大学毕业生是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将先进的文化知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播于社会,影响着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将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等现代公民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渗透到人民群众中间,促进社会政治文化建设。此外,作为教育及科学技术研发中心,大学为社会提供教育和科学技术服务的内容日益丰富,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始终。首先,大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改进教育理念,科学设计教育的内容、方法及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体现在教学、社会实践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并将之转化为自觉追求。其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引领校园思潮,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大学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此外,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教育规律的研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律的认识,创新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与方法,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在同社会文化的交融中引领社会风尚、汲取营养和发展动力。大学与所在城市客观上存在着在文化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大学应努力处理好这种互动关系,用自身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文化的品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而对社会中出现的功利、享乐、拜金、庸俗、低俗、媚俗等现象,大学应坚决不为所动,并予以抵制,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同时,大学还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文化营养和发展动力,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文化。大学还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了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供创新动力。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学应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继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学要有国际意识、世界眼光,积极引进世界优秀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平台。同时,作为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大学在国际交往中应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广泛宣传,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强中化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宁先圣 沈阳理工大学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