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2-05-28
中国的高校“病”得不轻!昨天,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齐聚“特报名家论见”,共同为国民教育和高校改革“会诊”,并开出去行政化、另请高明从上至下彻底进行教育改革等“处方”。陈平原还呼吁,一味批评大学生和高校不公平,应给高校以时间和空间“慢慢往前走”。
三人行
刘道玉:大学教育犯了“狂躁病”
刘道玉当场为现今中国大学教育开膛破肚、诊断病因:“高等教育犯了狂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道德滑坡、精神虚脱、学术泡沫。
刘道玉说,大学合并、大学扩招、大学改名、校庆泛滥等现象都是“狂躁病”的表现。从1992年开始历时15年的院校合并,让全国900多所高校都受到冲击。大学扩招更是“大跃进”,从1998年到2002年,仅4年时间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而这在西方国家通常需要50至100年。更匪夷所思的是全国2000多所大学,有近1800所大学改名,名字直至冠以“中国”、“中央”才罢休。“这些轰轰烈烈的大学运动并没有在学术上创造奇迹,却在世界上制造了许多笑话。”
朱清时:高校不该“谁官大谁说了算”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高校甚至失去了道德高地,朱清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校存在诸多问题的真正根源是“官本位”、“行政化”。
早在1979年留学美国时,朱清时就意识到了巨大差距:教学大纲、教材、培养计划通通都滞后的中国高校,根本不能把最前沿、最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他曾想从更换教材、引进人才等方面做出改革,但都无疾而终。痛定思痛后,朱清时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在于高校的评估体系和领导体系:一方面,高校过于行政人性化,失去了作为学术机构追求学术卓越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大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在论文篇数和成果奖之上,老师不得不花更多时间争经费、争项目、发表论文,课程改革只能置之脑后。
朱清时说,高校的真正改革应该是教育系统的改革,大学不该是行政单位,更不该谁的官大听谁的。
陈平原:公众应该给高校时间、空间
陈平原说,大学的真正问题不在大学本身,而在整个社会。“大学不是孤岛,不过是大转型时期病灶集中体现的地方。”面对高校教育的一片指责叫骂之声,陈平原挺身而出,认为目前对大学生的批评有点苛刻,有失公平,并倡议政府、公众应该给大学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高校教育改革有摔倒之时。
公众不应该过分指责大学生,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但他们也有“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而不仅仅是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校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允许其慢慢往前走。
圆桌会
议题一:如何看待大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强,但道德滑坡?
朱清时:大家都说学生的道德滑坡的问题,我觉得道德滑坡跟整个社会有关系。学校的底线是不能当着学生说假话。
陈平原:道德滑坡问题单纯放在大学里面来讨论不恰当,大学没有办法保证整个民族所有人的道德水平。我同意朱清时校长的说法,大学教授应该有他起码的道德准则。
议题二:大学生现在在校很迷茫,他们在校期间应该做什么?
刘道玉:一个学生成才什么是决定因素?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志趣和志向。学位、学历、名师都只提供一个条件,但不是绝对因素。
因此在校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立下自己的志向。第二点就是要学会自学。古今中外一切成为大学者、大作家、大科学家的,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自学而成功的。我在80年代武汉大学改革的时候,就允许学生不上课。
朱清时:应该是学会创新工作的能力。很多学生,有不少在校学得很好,到了社会上一事无成。在社会上做得好的人,在校往往都是第10名、第11名。原因就是现在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工作最起作用的是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
陈平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一定影响以后的成就。但是目前在学校的学生,会碰到一些困难。如在北大,学生进行“推免”(推荐免试研究生)时看成绩,“推免”看的是所有学科的总分,而连政治课、音乐课、体育课都要争第一的学生,有理由怀疑其是否有独创性?
议题三:为何会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朱清时:现在要人单位发现很多毕业生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这说明,首先,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含金量比起20、30年前大大下降了。如化学专业,过去一两个学生就可以有一整个实验让他们来做。现在学生太多,化学教学实验只好精简,很多课程根本不做实验课了;第二,没有学到真本事;第三,现在的专业设置跟社会需求错位。
陈平原:除了政策因素外,有一些可能性跟高教布局不合理有关。这些年什么专业找不到工作?我调查发现是热门专业找不到工作。现在连师范大学和农业大学都成立房地产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将来什么后果?今天是热门,4年后很可能是冷门。大学里,没有哪个专业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是不好的,就看你的志气、才情和经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以后会长时间存在,基本不可能全盘解决。
现场互动
听众:南科大转正后,在招生上走自主招生之路还是走高考?
朱清时:我们即将展开招生,现在有一个创新的方案,但是具体内容必须上级批复了才能说,请大家再耐心等待几天。我只能告诉大家的是,南科大一定要坚持改革的道路。如果我们不改革,不做新东西,不尝试新的东西,南科大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听众:如何看待出国留学热?
刘道玉:现在有一种说法,你们要想混的话,就在国内继续学下去。如果要想学到真才实学,就出国。看来,老师、学生对我们现在教学的状况很不满意。我觉得出国热没有什么可怕的。利用国外的资源培养中国的学生,又何尝不好呢?美国也有就业饱和的时候,应该吸引他们回来的。
听众:怎么看待北大农村学生减少的问题?
陈平原: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跟改革考试制度的问题互相纠结。若单凭考分,农村孩子可能硬考能考上。如果是采取多种形式录取,如口试,农村孩子大体上反应能力、知识面、趣味性不如城里的孩子。如果高考录取提供多种选项,例如社会经历等,我相信农村子弟更难,因为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就知道,全面发展不是农家子弟能够达到的。
朱清时:高考现在农村子弟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现在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一般中学的教育资源差别越来越大,结果就是考高分的往往都是城里重点学校的学生。南科大正在努力,今后招考要增加测试记忆力、想象力、洞察力和理解力,这种测试在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了。这些能力一般很多是来自天赋,如果能够把这些测试加入到录取评估中,往往能使农村这部分有天赋的学生受益。
嘉宾简介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 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48岁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双学位制、导师制等。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1946年2月出生在四川成都。1998—200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09年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秉持去行政化办学理念,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出版著作3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