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08-06
核心观点: 新媒体大多是“他媒体”和“自媒体”,其快捷、自主、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拓展了大学文化的承载空间,丰富了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参与度和开放性。
注重建设新阵地,即大力建设和培育新媒体,吸引师生广泛参与,与师生点对点、键对键、心对心,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
大学有着丰富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理应为高校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作出表率。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在传统媒体坚持守土有责、沃土有任的同时,善待、善管、善用新媒体,特别是在巧用、实用、活用新媒体上狠下工夫,才能不断推进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巧用新媒体发声,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新媒体大多是“他媒体”和“自媒体”,其快捷、自主、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拓展了大学文化的承载空间,丰富了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参与度和开放性。然而,海量信息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可能导致思维碎片化,进而可能造成舆论方向的偏颇。为此,我们必须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坚持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不动摇,牢牢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一是主动发声。要精心设置和谐校园、大学担当等健康向上的话题,使之成为网络论坛、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和师生研讨交流的主题。二是主动引导。加强舆论监测,注重议程设置,培养意见领袖,引领健康发声,润物细无声。三是主动服务。上传下达,对称信息,与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实用新媒体搭台,悉心培育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新媒体成为大学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新源头、新场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主动去培育,完全有可能被其他非主流文化所抢占。为此,一要注重建设新阵地,即大力建设和培育网络论坛、微博、QQ群等新媒体,吸引师生广泛参与,与师生点对点、键对键、心对心,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二要注重拓展旧平台,即充分整合和发挥校报、广播和电视等校园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并以数字化、互动式的方式让其搭上网络快车,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活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推出文化建设的精品力作。大学文化建设应当紧贴和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产品则是大学师生文化需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标志,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全媒体时代为大学文化产品的丰富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我们在进行德育的同时,应加强自主研发,让师生在研发、娱乐中不断提升自我。比如,近年来,湖南大学进行了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德育产品的自主研发,还有效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组织师生研发了400多件德育产品,深受师生的喜爱。我们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力量联合研发,推出精品力作,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收获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简介:栾永玉 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