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大学及其教授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3-04-24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04-19

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学”的西方式大学理念,无不强调“大学之本在于大师”。梅贻琦曾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授与大学的使命具有同理性。大学及其教授的使命就是大学与教授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近年来,大学精神的迷失和市场的诱逼使大学越来越功利化,大学教育的“技艺层面”得到最大化的表达,而“价值层面”则越来越被遮蔽。用美国芝加哥大学原校长R.M.哈钦斯的话来说,大学如果日益成为职业培训所,就将丧失“大学的理念”或大学之道,成为乱七八糟的大杂烩。与此同时,教授的学术活动名利化了,它可以换来金钱、住房、职称、官位、奖品、名声……学术的价值可以转化为市场价格。这种功利化的陷阱如同一剂强烈的腐蚀剂,正在腐蚀着大学及其教授的学术生命。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哈罗德·珀金说,“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人们曾用“象牙塔”来比喻大学,皆因那时的大学摆脱了外界束缚与利益,专注于高深学问的探究;而今人们说,大学成为“社会动力站”,皆因今日的大学担负了社会责任。

从现代大学发展史来看,尽管大学已经走出了“象牙塔”,但大学的本质始终是探索高深学问、追求真理、关怀终极价值、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人类精神、守护人类尊严;大学存在的核心价值依然是追求真理。可以说,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为目的,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并影响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之重大公共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与教育机构。

教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是大学的资深教师。教授以教书育人为本,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之外,还涉及另一重要方面,即培育学生的品德。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说:“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此外,教授是学术创新的典范,是大学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科学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永远是由这所大学的教授来代表的,如果一所大学有一批既有大学问、又有崇高道德的教授,这所大学就会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大学。一个道德崇高的教授应该是“仰望星空”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会基于庸俗的价值观,而是基于一种理想主义。

教授在大学承担着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工作,并通过这三项工作完成三大使命。首先,是历史的使命,即选择与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古往今来,人类创造的文化浩如烟海,哪些是值得传承的优秀文化,需要教授秉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科学态度,选择反映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以学术著作与教学的形式加以传承。其次,是现实的使命,即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新文化。教授应关注现实世界,从事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对现实作深刻的反省和批判,进行思想、文化和学术创造。再其次,是未来的使命,即为未来培养优秀人才。教授应该通过文化的选择、传承与创新,培养能够把未来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学生。这是教授首要的核心使命,如果舍此使命,就不能称其为教授。

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在于其自然特性,而在于其文化特性。大学教育要通过创造和传承人类文化,塑造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文化人。为此,大学首先应该成为优秀文化的中流砥柱,尤其在国家与民族文化危难的时候,大学的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经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促进大学改变的外部力量,而“遗传”则是大学对自己应有文化的传承。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上所有组织中最具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大学对创造和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克拉克·科尔说:“今日之大学主要的功能不止于教学与研究,并且已经扩展到服务。”就是说,大学作为人类优秀文化创造和传承的人才培养机构,应该针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优秀文化创造、传承和人才培养的使命,也会因此获得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信任与尊重。

【作者简介: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