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12-13
2012年,为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我国在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同时,又开展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又称“一省一校”)。从2012年到“十二五”建设末期,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项支持一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有区域优势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为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教育部启动部省合建工作,按“一省一校”原则,以“以部为主、部省合建”为工作机制,重点支持河北大学等14所高校建设。
实践证明,无论是2012年的“一省一校”还是2018年的“部省合建”,这些创新和探索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然,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师资,但对于中西部高校而言,优秀人才的引进、保留一直是一大难题。上述专项支持政策实施后,中西部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升,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度调查、访谈,并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2012—2018年高校教师流动和补充相关数据,对14所部省合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
能力提升 活力激发
部省合建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呈良性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全国高校与14所部省合建高校教师流动及补充数据,我们发现,2012—2018年,部省合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呈现五大良性发展趋势:
一是调离比和调入比的差距逐渐缩小。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教师的调入比和调离比十年来基本保持平衡。其中,东部地区高校的教师调入比高于调离比,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的调离比高于调入比。也就是说,东部地区仍然是流入地,中西部地区是流出地。然而可喜的是,数据同时也显示,2012—2018年部省合建高校教师的调离比呈下降趋势,调入比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差距日益缩小。
二是流动率呈现上升趋势。教师流动率是衡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2012—2018年,我国高校教师的流动率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流动率相比,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尽管从横向比较看,部省合建高校教师的流动率每年都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只达到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从纵向发展看,其流动率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如,2012年部省合建高校的教师流动率为2.56%,2018年则提高到了4.12%。
三是非教师调入比逐渐提高。数据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的非教师调入高校比例,正以每年接近0.5%的速度增长。这一数据说明,从其他职业流入高校的人才日益增多,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以及部省合建高校的非教师调入比也在不断提高,尽管绝对值相对于东部地区依然偏低,但也足以说明中西部高校尤其是部省合建高校的教师职业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四是高层次人才出现回流现象。总体而言,全国高校高层次人才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从高层次人才分布看,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12—2018年,中西部地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而东部地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在2018年突然下降,且较2017年下降了近1000人,说明以2018年为标志,高层次人才开始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回流。
五是高学历教师占比迅速提升。2012—2018年,部省合建高校高学历教师占比迅速增长,博士学历教师占比以每年接近15%的比例增长。尤其是2018年,河北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的博士学历教师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这充分说明,部省合建高校的高学历教师补充力度大大增强,高学历人才比例不断攀升。
“双一流”建设 任务艰巨
部省合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三大挑战
教师调离比和调入比的差距逐渐缩小,教师流动率呈上升趋势,高层次人才开始出现回流趋势,博士学历教师比例快速上升,充分反映了部省合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呈良性发展趋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而教师队伍建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将更好地保障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重要项目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的研究同时也发现,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部省合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依然面临艰巨挑战。
挑战一:教师调离比大于调入比。我们的研究发现,全国高校教师流动率逐渐提升的同时,部省合建高校教师流动率仅为全国平均数的一半。东部地区高校的教师调入比始终高于调离比,但是部省合建高校正好相反。要降低教师调离比,部省合建高校与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有必要携手努力,采取更为有力的、专门针对人才培养、引进与稳定人才的举措,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部省合建高校的吸引力。
挑战二:教师学缘结构有待丰富。我们的研究发现,全国高校录用本校毕业研究生数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是有的部省合建高校录用本校毕业研究生比例,近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录用本校毕业研究生的比例过高,可能导致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趋于单一化,教师团队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术创新与发展需要多元人才的参与和碰撞,如果教师队伍来源缺乏多样性,教师队伍的活力就会日益丧失,从长远来看将严重影响高校未来的发展。
挑战三: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待快速提升。近年来,部省合建高校新进博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很高,对教师队伍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然而,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但是其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难以与高层次人才比肩。因此,大量补充青年教师之后,还需要快速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
顶层设计 做好谋划
发挥政策机制优势撬动高校教师队伍变革
部省合建新机制,意味着部省合建的政策主体已不再是“单一”的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均成为部省合建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对于部省合建高校和地方政府来说,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做好人才战略、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谋划,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工作来抓。具体来说:
一是充分落实部省合建工作机制,利用专项资金大力促进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依靠对口支援政策,中西部地方政府与高校应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遵循大学的基本逻辑和学术人才发展规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为教师搭建自主开放创新的学术舞台,建立教授或人才治学机制,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研究与学术创造,从而切实提升部省合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是拓宽教师学缘结构,促进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受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制约,部省合建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在短期内难以与东部地区高校比肩,因此一些高校提高了本校研究生的留用比例,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容易导致教师队伍活力不足。部省合建高校有必要拓宽学缘结构,减少本校研究生留用率,增加非教师调入比例,坚持人才来源多样化,以全职聘用、兼职聘用、合作研发等方式,吸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形成充满活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学术融合的氛围。
三是加大科研经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投入与支持力度日益增强,教育的基础设施与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迅速改善与提升。高质量的教育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部省合建工作机制,为部省合建高校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平台和环境,可以通过“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强化基础学科、特色学科和重要前沿学科建设布局,引领带动并倒逼中西部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研究能力提升。同时,还应当加大科研经费保障力度,促进中西部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作者:卿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的教师流动状况与补充机制研究”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