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打造“知中国服务中国”智库
发布时间:2013-04-10    文章录入:    点击:[]

——南开大学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访纪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04-10

初春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正对校门,有一座周恩来总理大理石雕像,总理笑容可掬,风度翩翩。雕像的基座上写着“我是爱南开的”。新开湖、思源堂,是南开最具灵魂的地方,滋养了一代代南开人。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张伯苓校长提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南开大学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APEC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滨海开发研究院、教育与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高校是智力密集的学术高地,要做到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关键是决策要好。作为智库,南开大学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推动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学校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校要做大项目,把前沿研究和战略研究结合起来,打造大舰队体制,也有大舞台感受。”对大学智库,龚克有着深切的体会。

心中有中国

——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心中有中国,体现了南开的中国情怀,即服务国家战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在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看来,社会科学研究应努力打造智库,突出重大课题,打造精品力作。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是一个涵盖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公共管理和心理学五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学院。学院的5个学科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国计民生的需要就是学院研究选题的来源。由校党委书记薛进文挂帅组建的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是我国首批三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之一,中心成员全程参与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起草工作,主持编写《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直接参与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积极参与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共有40余位教授参加了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

南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关切,加强规划引导,有效整合力量,积极打造智库。在全力争取高层次重大课题的同时,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自主设立5项左右富有南开学术特色的重大课题。着力推动项目组织方式、绩效管理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引导重大项目课题组致力学术创新,推出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全面扩大学术品牌影响力,巩固并提升南开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

南开社科处处长翟锦程介绍,南开坚持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彰显“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特色。重点扶持人文学科发展,设立专项基金,每年筹措500万元资助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笃志研究、潜心治学。充分发挥南开学者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助力区域发展,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献计献策。

眼中有世界

——每年有5%的师生走出国门,扩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眼中有世界,体现了南开的世界眼光,即着眼全球视野、追踪国际前沿。

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办城市之一,作为达沃斯论坛参会单位,南开大学完成了2012年天津世界大学校长圆桌会议的承办任务。

2012年1月,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之邀,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参加了第42届世界经济论坛冬季年会中的“全球大学领导者”论坛,标志着南开大学正式加盟世界顶尖大学社区。

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介绍,学校积极参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行动,在海外创建了7家孔子学院,并于2009年在国家汉办支持下,以跨文化交流研究与培训基地为基础成立了全国首家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推进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在与已有国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继续保持深入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的交流与合作机构,开辟新的交流项目,增加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师资、学生的项目,使学校每年有5%的师生能够走出国门,扩大师生的国际视野。继续发展海外孔子学院,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据悉,学校设立“海外交流基金”,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10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青年骨干,开展海外研修、进行科研合作、出席学术活动;邀请10名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访问或者合作研究,设立海外名家讲座,全面推动中华学术“走出去”,提升南开国际学术影响力。

手上有拳头

——以重大学术问题为纽带,推进多学科集成交叉

手上有拳头,体现了南开的集群合作,即打造优势团队、多科协同创新。

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APEC)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和南开大学共建的国家级咨询研究机构。成立18年来,APEC研究中心硕果累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国APEC研究院专门为APEC领导人峰会提供专项咨询研究报告,该院院长盛斌介绍,研究院迄今共提交17部、共计500余份报告;出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专著共25部;部委委托重大研究课题报告共20余部。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高校首家专门从事公司治理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心副主任武立东说,研究院连续11年推出“南开治理指数”,被业内誉为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晴雨表。

手中有拳头,源于南开大学不断提升学科层次,力促交叉研究。集中力量培育并做强做大新的国家重点学科,扩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面,扶助若干“关联带动”学科。以津南校区建设为契机,部署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科学整合学科资源,形成以重大学术问题为纽带向多学科集成交叉的学科群发展新格局。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学院还探索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机制:追踪前沿、孵化项目。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介绍,学院为学校文科创新研究、前沿研究和交叉研究提供“天使基金”:资助学校“三农问题”研究;参与国家“医药体制改革”,建设政府智库;为中小企业和创业研究提供资助。不仅如此,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还着力构建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中心—外围式”学术合作网络,每个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项目的组织者。

在全校层面上,学校加强引导,推动综合交叉研究。以津南新校区建设为契机,部署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多学科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跨学院研究平台,形成以重大学术问题和重要实践课题为纽带、有利于带动多学科协同创新。与此同时,把创新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作为重点,强化分类指导、交叉研究,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实施“基地内涵发展计划”,制定新的基地人才引进及培养方案,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以项目招标的方式,带动和促进人才集聚优势的形成,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脚下有实地

——关注成果社会影响,高度重视对策研究

脚下有实地,体现了南开的务实求精,即扎实调查研究、务求资政实效。

近年来,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异军突起。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是从事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政策和理论问题研究的实体性学术研究机构,是南开大学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学术智库。研究院以从事创造未来的研究为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式,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探索大学与社会深度结合和良性互动的科研机制。

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介绍,坚持实践第一和事实发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展开系统性调查研究。研究院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和事实发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展开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区域选择上,以环渤海地区为主,从天津市区到乡镇,环渤海其他省市到地级市;全国重点地区调查:深圳、无锡、长治;调研的基本内容: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建立了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库。

据悉,学校不断改进研究评价,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合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加大对高端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学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鼓励南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多出精品、重大原创性成果。

薛进文表示,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南开大学要秉承特色,光大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要在解答重大现实问题上下功夫,以科研体制改革为重点,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产学研用”结合,完善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科研评价改革,加强学术成果转化和推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