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构建“双督导、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3-03-19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2期

摘要】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和发展要求,南京工程学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督教、督学”二位一体,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短时反馈与长时反馈相结合的“双督导、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以关键质量点监控为抓手,以闭环反馈方式实施教学过程动态监控,持续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模式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人才培养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类本科教育。20世纪末以来新组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部分,这些院校占我国本科院校总数的1/3,在校学生数已达全国在校本科生总数的40%之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生力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水平。构建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为此,南京工程学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督教、督学”二位一体,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短时反馈与长时反馈相结合的“双督导、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为持续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思路是,坚持科学管理为提高质量提供保障,坚持改革为提高质量提供动力,坚持创新为提高质量注入活力,实施“建立标准,构建体系,完善制度,创新模式,健全队伍、闭环运行,注重考核,追求卓越”工作方针;建立以质量标准为基础、质量监控为保证,由校、院(系、部)、专家工作组等为组织主体,师资、设施、服务和经费等为保障主体双支撑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图1)。在此基础上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创建“双督导、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制定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规格要求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对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的必要条件,制定适合应用型人才规格要求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是一个关系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学校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以三个符合度为基本原则,构建由结果标准和过程标准所组成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即通过倒推法——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规格标准、专业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标准,确立“知识一能力一素质”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的结果标准。以结果标准为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成绩考核等教学过程中制定由教学行为标准、学习行为标准和管理行为标准所组成的过程标准。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五纵三层”式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其纵向维度分别对应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和质量监控5个方面的管理制度,横向维度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3个层级构建5个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图2)。    

 以“质量监控”这一纵向维度的中观层级管理制度为例,制定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院(系、部、中心)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院(系、部、中心)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学生信息员工作条例等相关管理制度;在微观层级上,则通过一系列实施细则来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期初、期中与期末定期检查制,常规和专项检查制,领导、专家与同行听课评议制,学生评教与评课制,作业、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报告与试卷抽检制,师生座谈会与问卷调查制,青年教师教案检查与课堂教学竞赛制,网络、书面、会议多途径及简报、通报、总结报告等多形式信息反馈制,教学奖励与惩处制等。

“五纵三层”式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了各类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管理行为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健全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督导队伍建设,从组织管理角度保障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运行。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和教学评估办公室及教学院系领导为教学质量管理负责人。根据督导人员的四个来源——学生、教师、同行、社会和三类工作性质——督导、评估、信息采集,构建了由督导专家、评估专家和信息员等三方面组成的督导队伍,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实施人。

(4)利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分析→反馈控制→质量评估”闭环运行流程,适时高效地传递质量信息,分析质量变化规律和影响质量的因素,突破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障碍,及时而又完整地为质量改进与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5)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激励与问责机制。结合发展实际,修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制定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组建教学质量奖励与事故处理工作组,定期表彰教学工作和质量优秀单位,规范处理教学事故。

从质量标准到质量制度,从质量制度到质量文化,从质量文化到追求卓越,构建由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组织保障管理、教学保障支持和教学质量监控所组成的,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持续改进、整体推进的,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发挥作用。

三、“双督导、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构建“督教、督学”二位一体的“双督导”机制。在巩固和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常规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督导的督学机制,以“双督导”的合力作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改善学习,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与适应性,不断提高与改进教与学的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督教工作机制主要通过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考试与成绩评定和教学档案等6个质量监控关键点,实施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风的督查与指导。

督学工作的开展,则是要突破只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进行督导的模式,对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与“学”实施全方位的监控与督导,以保障并提高教学质量。督学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主要以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核心因素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风实施督查与指导。

督学工作与督教工作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其工作重点是了解现象、获取数据,由数据和现象来挖掘学生学习和学风等深层次的问题和成因,针对问题和成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以推进学生学习和优良学风建设。督学工作并不是学生工作的替代或重复,更关注学生学业中的各类问题,更强调学科教师的参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分析和认识自我,明确改进和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成效。

(2)将教学质量的学校内部监控与社会外部监控相结合,形成“内外结合”质量监控方式(图3)。依据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宏观要求,通过政府、行业和社会机构等多维度、多项目的社会外部评价,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果监控和宏观监控,建立起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外部监控体系。

外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各级政府组织的教学评估与检查,企业或行业等用人单位评价与反馈,工程教育专业论证与职业资格鉴定,年度招生录取分与调剂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以及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高校的质量评价报告等构建与实施。

同时结合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传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监控和微观监控,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3)将即时性的短时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调控,与周期性的长时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调控相结合,形成“长短结合”的动态信息反馈系统(图3)。

学校内部常规的定期、定点和专项督导与检查等一系列信息反馈,构成短时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短时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往往是对教学运行过程的及时反馈,是利用输出信息——教学状况和既定信息——教学目标的差异来调节和控制教学内容和过程,通过信息反馈和处理来实现教学状况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政府主管部门检查和评价、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各类利益相关者对毕业生的外部评价、社会第三方机构评价等一系列信息反馈,构成长时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长时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往往是对教学运行结果的反馈,是利用输出信息——教学结果和既定信息——社会需求的差异来调节教学目标,基于新的教学目标,通过内部反馈来调节和控制教学内容和过程,并最终实现教学结果与社会需求的吻合。

(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教学质量监控的整体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原则,选择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与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档案六个方面作为质量监控关键点,组建对应监控专家组,选派教授领衔,运用科学监控方法,对其教学质量实施重点监控,形成六个教学质量监控小循环,以点带面,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

(5)以教学档案建设为抓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管理。通过人员、场所和设备的“三配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项目验收、考评管理与档案建设的“四同步”,以及档案建设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方便性和长期性等“五原则”,形成教学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通过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三个层面,构建十大类、63种覆盖全部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与结果信息的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工具,也是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实施教学档案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质量监控效能,推进了质量监控常态机制建设。

【作者简介:吴中江   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