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4-09-13
北京师范大学着力探索优化科研体制机制,着眼学术前沿,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多学科融合,提升科研团队创新水平。围绕“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与脑发育规律以及脑功能障碍”等相关科学问题,构建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团队,成立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实施以国际同行评议为基础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遴选制度,汇聚大批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才。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形成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研究人员围绕科学问题展开长期、系统的创新性探索。通过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成立由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的科学咨询委员会,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进行第三方评议,鼓励系统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通过以上措施,研究院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新的学习理论,整体研究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部分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多主体协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战略机遇,先后成立了5个2011校级培育中心,推进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如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以“共同目标、共同政策、共用经费、共享成果”为核心的“四共同”单位协同模式,调动了各协同单位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养事不养人”的人事管理制度,按“事”设岗,以岗聘人。推行重贡献不重身份,重团队不重单干的多元评价与奖励制度,建立了以更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的新型科研评价体系。为实现协同单位间的创新资源有效共享,按照“只为所用,不为所有”的思路,通过实行“一卡通”制度,使协同中心首席和骨干专家凭借一张卡就可以共享共用多个协同单位的相关资源。该中心培育两年多来,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任务,发布的基础教育质量系列指数和教育评价云平台,已产生广泛影响。
促合作共建,打造高水平智库。针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积极尝试在高校建设高端教育政策智库。2010年,学校与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合作成立了“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首创民主党派与高校合作模式。政策院聚焦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探索高端智库建设新模式,在全国具有突出研究优势的多所科研机构建立分中心,实施了知名专家“候鸟式”工作制度,建立了“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小型座谈会”等重大教育政策选题的研讨体系。政策院成立4年多来,已提交并被采纳了90余份教育政策咨询报告,其中多份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职能部门的批示,一些政策建议直接推动了国家有关教育文件的颁布、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