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山东大学本科生“第二校园”长本领
发布时间:2010-06-1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0-06-17

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王涵每天忙于专业课学习。但是,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王涵的正式身份是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王涵是山东大学“第二校园经历”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和王涵一样,迄今山东大学已有近5000名学生参与过“第二校园经历”。

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说,山东大学“第二校园经历”经过8年探索实践,构建起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核心价值,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以跨区域高水平大学为合作平台,以大规模长周期学生互访为主要形式,以学分互认、待遇平等为制度基础,以培养学生开放视野和过硬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据樊丽明介绍,“第二校园经历”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实施,要求派出学生必须在访学高校修满与本校教学计划相对等的课程学分。派出学生的学费在本校交纳,住宿费、教材费等在访学高校交纳。每年选派访学学生时,山东大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由学院向所有学生公布派出计划,引导学生自主申请。学生报名后,由学院根据选派标准进行综合考评,按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结果进行排序,择优确定名单并张榜公示。

迄今为止,山东大学已与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22所高校共同实施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并由此推广到学校间高层次学术交流、相互接受免试推荐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互聘、教师进修、干部挂职锻炼等合作项目

“第二校园经历”计划的实施弥补了山东大学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新山东大学是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合并之初,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以建筑学科为例,刚合并时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很有限,学生上课时意见特别大。实施“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后,山东大学将部分建筑学科的学生送到同济大学访学。学生们在同济学了一年后,专业视野甚至超过了山大的教师,这就逼着学校不得不改革。后来,山东大学不仅从建筑设计院等引进了师资,也加大了案例教学,建筑学科的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校园经历”计划的实施同样促进了山大优势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合作高校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都是把比较优势的专业拿出来进行交流。也就是说,山大的优势学科如文史类,如果不继续保持相对优势,吸引不了其他高校本科生过来学习,也就难以把自己的学生送出去了。

参与“第二校园经历”的学生无疑是这一计划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通过访学,不仅开阔了视野、优化了知识结构,还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据山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参加过“第二校园经历”的学生读研率高出平均升学率11.2个百分点,出国深造率高出全校平均值近1倍。

第一批赴同济大学交流的王文娟,原本学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同济学习期间,她既学习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交通运输等课程,又学习了环境管理、循环经济等课程。一年的访学经历,开拓了王文娟的视野,她的学习兴趣开始转向热门的环境经济学,现在已被保送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如今,山东大学“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已发展为“三跨四经历”。山东大学教务处处长王仁卿告诉记者,所谓“三跨”,指的是“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山东大学现有6个校区、114个专业,在校内就可以实现学生的“跨学科”交流学习。“跨学校”就是“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学校计划近两年将双向交流高校扩大到30所。“跨国界”就是加大本科生短期海外访问、留学的力度。目前学校已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校结成了友好校,双方互派留学生。与此相对应,也就产生了“校内、第二校园、社会实践、海外”等4种学习经历。仅2009年,山大在国内名校进行半年到一年交流学习的本科生有近700人,短期出国的也有近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