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高校考试改革的有效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1-03-23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2011-3-23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测试形式, 它不但对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我国高校考试改革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考试改革流于形式。究其原因, 考试改革的管理工作未到位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对考试改革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一、高效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

考试管理的核心是为了考试改革的有效进行和考试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考试现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和基础。科学的考试管理需要解放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注重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一)考试管理制度的内容创新

高效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考试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考试管理制度包括考试组织的实施者和受施者两方面。 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系、中心)和教师是考试组织的实施者,涉及的制度内容主要有考试理念、考试工作管理规定、考试反馈改进机制以及考试改革奖励保障机制。

1.考试理念。 重点要树立以考试为基础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既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也是评价和改进教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互融和互进。

2.考试管理工作规定。 重点是加强试卷命题、印制、保密及安全管理、考试组织、试卷阅批、评分、成绩录入、试卷分析、装订、归档、校院两级主考工作职责、监(巡)考规定及工作职责等各环节的常规管理。需要强调:①试卷命题中提倡分类指导,科学建设试题库,分不同的学生主体,建立相应的省级专业通用基础与能力测试试题库;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更新试题库;随机抽取微调后形成考试用卷。 ②考试组织。 针对不同方式的考试改革, 要依据考试方式及特点, 进行相应的管理。 特别在当前网络教学平台已基本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的实境下,通过对课程进行一定区域内的校际之间及校内在线网络考试、小组讨论、实习日记、学习心得(体会)等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开展教师、学生、社会多主体评价,实现高教园区间的学分互认和教学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利于在更高层面上开发出高水平的课程资源, 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

不同的考试方式各有特色, 需要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组织管理,如不同的考试场地安排、评分标准等。 命题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综合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 具体采用哪种或几种相结合的方式,各考核方式所占的成绩比例是多少,需要提前告知学生。 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改革都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参与,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做出某个结论,而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 同时,也便于使考试改革过程不断深化与推进。

3.考试反馈改进机制。 重点是要积极发挥考试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与促进作用,即考试的反馈价值和改进功能。 美国教育家斯克里文(Scriven,M.)认为,教师的基本专业职责包括9个方面,其中有3个方面与考试相关:一是对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要求教师能够编制、选择和管理适当的测验,以便给学生和管理部门提供有关学生进步情况方面的信息基础;二是具有评分的知识; 三是在评分过程中在可能的程度上避免偏差。 由美国教育评价与课程理论专家泰勒领导的 “评价委员会” 于1942年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认为应以教育评价代替测验。 他提倡的“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并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尽可能地实现教育目标。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通过评价体系,教师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思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师生共同修正教学过程;然后再评价、再修正,循环互动,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修正”教与学之间的互进模式,真正以课程考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考试改革奖励保障机制要充分体现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体地位,给教师的考试命题、监考、批阅等环节补贴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建议4学时教学工作量),对有效进行考试方式或评价标准改革的,给予一定奖励;要提供考试改革所需的各类场所、 设备等硬件设施,划拨专项考试改革教学研究经费,用于调查、研究和解决考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是考试组织的受施者, 涉及的制度内容主要有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防范措施和学生考试守则。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它不仅背离教育的目的、背离考试目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干扰教学质量评估的可信度, 而且还助长了学生不良习气的养成,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因此,防范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也成为当前考试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重点要加强对考试作弊易发学生的防范, 尽早进行心理干预与预防作弊。 如在考试前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进行严密的考场监控,使其不具备作弊的现实条件;购置电子屏蔽设备、手机信号探测仪器等技防设备,最大限度地有效覆盖各考点、考场,重点防范通讯工具作弊;使用短信指挥平台系统,与各考点负责人和巡考人员随时保持联系;倡导诚信教育,与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把考试违纪作弊现象降到最低。

(二)制度的宣传、贯彻与执行

宣传与贯彻是保证制度良好执行的两个重要环节。 除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网站等媒体进一步加强考试宣传外,也可以通过编写相关宣传读本、手册等,将考试相关管理制度、文件等有关内容汇编成册,便于相关人员更全面完整地了解考试管理工作。

制度建设重在执行,执行是制度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对考试改革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持续性问题,这也是目前考试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管理制度建设重在持续贯彻执行的过程, 这需要管理部门与考生的监督反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提高。 因为,考试本身内容的调整、 考试管理机制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变、学生主体的变化,都对制度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需要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去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考试管理工作的评价处于失控状态,考试管理工作最后完成的质量如何无人关注,也无相应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对考试的命题、保密安全、组织安排、阅批、成绩录入、试卷装订、保存等每一环节,进行检查评价,这对保证考试改革工作的有效进行,规范考试管理工作,提高考试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评价体系指标内容。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在考试改革管理中初步建立了高校考试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基本做到了既关注评价质量,又重视教学过程;既关注学科考试,又关注学生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推动了学校考试改革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该体系设立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6项和主要观测点40项, 内容涵盖从试卷命题到存档等一系列环节。

一级指标包含试卷命题、试卷保密安全、考试组织、试卷阅批及成绩录入和试卷装订与保存共5项。 二级指标包含命题依据、命题范围、考试方式和试题库建设;命题保密和试卷保密;学生考试违纪防范、考务安排、监考、巡考和考试总结与讲评;阅批规范、成绩评定和成绩录入;试卷装订和试卷保存共16项。 每一个二级指标包含系列观测点,对考试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2.评价工作组织实施。 建立多元化的考试管理工作评价主体,变单一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院评价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院、系、教研室、督导专家、教师和学生等广泛参与、多方介入的多主体评价,形成评价合力,提高评价效果。

考试管理工作评价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校级负责对各类校级考试工作进行评价; 院级负责对各类院级考试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根据指标体系内容,各自负责相应的评价指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院教学办公室(或教务部)重点负责检查一级指标中的试卷保密安全、 考试组织、 试卷装订与保存三项;校级督导专家和院级督导专家重点负责检查一级指标中的试卷命题、试卷阅批及成绩录入二项;系、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则根据二级指标相关内容负责相应指标的评价。

考试管理工作的评价结果与学院考核工作挂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逐步规范考试管理工作。 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教师,均应高度重视考试工作的总结与讲评。管理部门应侧重对考试工作的管理规范、业务培训、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总结与讲评,教师应侧重对考试命题、考试方式、成绩分布、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的总结与讲评。 其中特别要强调课程考试的讲评,教师应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并通过课堂讲评或个别讲评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哪些是自己未掌握的知识,以调整学习方式与方法,从而使考试真正促进学习,达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共同提高。

三、结语

高等教育主要涉及“教”、“学”、“考”三个方面问题。 其中,“教”是基础,“学”是保证,“考”是中介,三者缺一不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高校要通过对考试改革的有效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目的与功能,转变师生的考试观念;通过构建考试工作评价体系,对整个考试环节进行监督评价;最终实现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以“考”促教、以“考”导学,使“考”、“教”、“学”三者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