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这几天,山东大学的王嘉庆、陈鹏宇、李响等同学显得特别激动和高兴。他们原本是山东大学2011级物理、化学、生命、计算机、数学等各个学院及在提前批录取的大一新生,但和普通新生不一样的是,他们又陆续通过笔试和知名专家学者的严格面试考察,幸运地跨进了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在这里,他们将与泰山学堂的“堂主”、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以及“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研究学习。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山东大学1901年建校之初就明确提出且一直秉承的“祖训”精神。2000年,新的山东大学组建成立后,又提出了“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的目标。2010年,山东大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试点学校。
为了做好试点改革,山东大学于2010年11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泰山学堂,具体组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成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5个学科的教授指导小组,选拔了95名优秀学生,进入泰山学堂学习。
在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看来,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才,设立泰山学堂就是要试图回答“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两个难题,培养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徐显明说:“泰山学堂不以学生的就业为目的,不以养成某种职业为目的,不以培养官员为目的,也不以培养亿万富翁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为目的。这是‘泰山学堂’的宗旨。”
基于这种目标和要求,泰山学堂按照“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条件、一流氛围、一流管理”的目标,2010年、2011年已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基本条件建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外籍教授聘任、支持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和联合培养。泰山学堂为学生配备了学术秘书和班主任,每年还提供1万元的创新项目经费,并逐步落实住宿学院制、游学制和导师制,采用小班授课和讨论式教学。
山东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泰山学堂只是学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10年以来,山东大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拔尖学生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3+2”改革创新计划,深入推进以“跨学院、跨学校、跨国境和本校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为特色的“三跨四经历”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应用学科领域,山东大学于2011年首批正式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等4个本科专业,以及相对应的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第一批加入卓越计划,并制定了卓越计划本、硕、博三段式培养方案,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相关领域的卓越工程人才。在临床医学和法学两个学科领域,山东大学还在国内率先启动了的卓越医师和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计划。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在理科领域成功推出“泰山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后,工科积极开展卓越人才培养的同时,人文社会学科也不甘落后。从2011年开始,山东大学在199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文基地班的基础上,通过提前批招生开设“闻一多班”,着力打造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优势专业和“超级文科生班”,培养中文拔尖人才。文学院院长郑春介绍,从大三开始,学校将为这个“中文拔尖人才班”配备专门的导师,并通过“滚动式”流动机制,动态调整“闻一多班”的学生成员,班上80%的学生也将被保研深造。
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已经在山东大学遍地开花。学校还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办了“华罗庚班”,每年选拔约30名学生进入“华罗庚班”学习,致力于培养数学高层次精英人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分别被命名为“潘承洞班”、“王淦昌班”、“邓从豪班”、“童第周班”、“曾呈奎班”,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采用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材,营造国际化氛围,打造相关专业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科齐全、综合优势突出是山东大学的一大特色。该校近年来还大力推进大类招生和宽口径培养,通过“学科嫁接”,促进专业交叉融合,深入探索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早在2000年,山东大学就组建了英语+国际政治、文科+教育学、小语种+法学、小语种+国际贸易、护理+管理等单独设立的双学位班,试行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该校又建立了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致力于培养“金融—数学”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其它学科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文史哲基地班等复合型专业,也充分开发利用学科交叉复合的优势,采用小班教学,有力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
到目前为止,山东大学已基本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和交叉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为培养“中国最优秀本科生” 和拔尖创新人才,深入践行“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祖训”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