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重庆邮电大学:瞄准重大需求 推动协同创新 促进信息通信产业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2-03-26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 教育部网站   2012-03-21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成立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作为长期立足于邮电通信行业的特色高校,重庆邮电大学十分重视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间的资源共享与科技合作,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学校组建了校董事会,同时与国内外2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入了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重庆两江新区等16个产业园区和地方政府开展了全面合作;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6项,获得6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被评为“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国家科技奖励高校年度排名中列20-47位。通过协同创新,大大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推进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跻身世界先进之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积极投身国家TD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技术的重大突破

TD-SCDMA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校从1998年起与大唐集团、邮电部电信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TD-SCDMA标准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2002年,为推动TD产业发展,由国内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成立了TD产业联盟,形成了协同创新长效机制。我校作为TD-SCDMA产业联盟发起单位中唯一的高校代表,积极投身TD产业联盟的协同创新,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产业联盟的发展有机结合,成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TD产业联盟十多年的协同创新过程中,我校先后承担了TD核心网标准制定、终端技术研究、协议栈软件及基带芯片的开发等工作,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完整地掌握了TD终端核心技术,并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我校先后研制出世界第一部TD手机样机,世界上第一颗采用0.13微米工艺的TD手机核心芯片,第一款TD-HSDPA数据卡并率先服务于北京奥运,最近又推出TD-LTE等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终端核心芯片。参与制定的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个中国标准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世界三大移动通信标准之一,荣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的研究与实现”成果被评为2005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TD-SCDMA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设计与研发产业化”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7年,学校被工信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创新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被TD产业联盟授予 “TD-SCDMA标准卓越贡献奖”。

TD产业联盟十年创新,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为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二、主动参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打破通信网络测试等领域国外技术垄断

我校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人才互派、团队共建、技术协同、平台共享等方式深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行业内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问题开展持续、系统的研究,切实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又促进学校学科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

我校张治中教授率领团队长期深入国内通信仪表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自主研发出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支持了“2G/2.5G/3G网络测试仪和路测仪”等42款产品的开发,多项产品为国内首创,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项目产品已应用于全国及部分海外市场,覆盖通信、铁路交通、电力、安全、教育等领域。近五年,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研究成果“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团队获“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我校信息安全创新团队坚持与北京大学等高校、总参54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开展协同创新,解决了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出的系列产品在军队和地方相关单位大规模使用,为我国信息领域的移动存储数据安全交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近三年保持终端安全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研究成果“跨安全域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及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我校测控技术创新团队与“山外山”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血液净化系统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持续血液净化系统和国内第一台在线式血液透析滤过机,打破了国外设备的技术垄断,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医疗机构,在国产同类设备中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自主化的工程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并成为整机设备的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标准。研究成果“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大力推动地方产业园区协同创新,打造重庆南岸“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我校抓住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地的机遇,和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紧密配合,整合资源,构筑“园区”科技支撑体系,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形成了大学校区、科技产业园区和区域经济之间相互接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模式。

我校重点在智能电网、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开展研发,取得了“EPA协议及核心模块”、“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仪表与系统”、“工业无线通信协议”等重要成果。2007年,我校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的“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通信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IEC认可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国际标准。“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我校与多所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流程工业现场总线核心芯片、互操作技术及集成控制系统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参与了物联网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标准的制定工作,提出的无线传感网安全体系框架得到广泛认同。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联合承担了“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传感器网络标准化与测试验证平台研究”、“低功耗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网关设备的研制与产业化”等项目的研发。

基于在物联网研发基础和成果,我校依托工信部“工业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业物联网与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思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四联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打造重庆南岸“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根据重庆市产业发展规划,我校作为重庆国家级物联网工程基地首要依托高校,将与重庆茶园工业园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一起共同打造千亿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在推进协同创新中,我校已建成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1个,申报/授权发明专利350余项,转让成果和推广应用20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我们将进一步抓住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着眼于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把学校建成中国西部信息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争取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