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2012-05-08    文章录入:    点击:[]

——重庆工商大学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培养人才的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05-02

重庆工商大学以主持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开放式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为契机,系统设计和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平台与衔接机制,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机制,逐渐形成日趋成熟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牵头主持了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项目“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效。

背景和思路

按传统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供求出现较大错位和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尚未完全摆脱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革。对于西部地区高校来讲,实施这种改革有着特殊的困难:西部地区产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欠发达。而西部地区高校因区域落后和投入短缺,实验、实训、实习设施条件历来落后,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不完全一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高水平教师尤其是实验实训教师不足,改革任务更为繁重,亟须另辟蹊径。

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强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改革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入手,积极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重庆工商大学以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在坚持科学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面向行业企业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不同形式和多个环节的开放教育,着眼于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平台与衔接机制;根据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和知识转化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发挥高校、行业、企业各自的优势,设计并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实现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创新。

关键措施

第一,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重庆工商大学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知名行业企业实施实质性合作办学。为适应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与重庆广电集团、美国云泰集团、重庆港鑫装饰公司等联合创办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建筑装饰艺术学院,共建西部首家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影视动画制作基地、重庆港鑫创意产业园,成为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文化创意产品创作与研发、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立体综合型合作办学实体。

创办政产学研用参与的各司其责的理事会制学院。为适应重庆市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及人才高地的迫切需要,与重庆市金融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联合创办重庆金融学院,培养复合型中高端金融人才。

与境外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依托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立的国际商学院,与法国图卢兹一大、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等10余所欧美高校从2000年起已连续12年实现了共同设计培养方案、互派师资、互换学生、互认学分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与境内外教育投资机构联合打造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等专业人才培养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洲际集团、小天鹅集团、太极集团、旅游控股集团、科瑞制药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20余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近20家上市公司以及15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起上百个成系列的实习实训基地。

借助第三方境内外培训机构培养行业急需人才。引进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重庆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培训机构,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培训IT行业急需人才。

第二,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互利的长效机制。

政产学研用联盟机制。在创办重庆金融学院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参与的政产学研用联盟。

合作双方人员互动机制。在与行业企业合作举办的办学实体中,实行进入合作办学实体的高校和行业企业人员 “双兼职”、“双薪酬”,出台了行业企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办法,形成高校与行业企业人员互动机制。

共建共享平台运行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高清标准播出级演播室、创意产业园等,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公共平台和设施的运行机制,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模式。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推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庆金融学院的建立,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搭建了平台,该学院引进长江学者潘和平担任执行院长。学校与重庆广电集团的深度合作,拓展了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的发展空间,长江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殷俊先后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级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和东南亚华文传媒委员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等。

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长江传媒学院的创办,促进了学校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传媒机构的合作,推动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新闻传播学于2011年10月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产学研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近年来,获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进一步完善了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组成的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并探索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共同担任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学校先后获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旅游管理专业‘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适应内陆开放高地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教研成果。长江传媒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联合编撰了“长江传媒实战丛书”陆续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国内反响热烈;其创办的“长江传媒论坛”已举办39期,主讲者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传媒名家担纲并全程录像,成为学校“讲座网”的共享教学资源。“西部地区财经院校经管类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第二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长江传媒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建西部首家传媒运营实训中心,拥有500平方米高清标准播出级演播室、700平方米编辑录音审片室和国内先进的专业级设备(含卫星直播车),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时尚频道、都市频道电视专业团队的百名记者、编辑、主持人整体平移到重庆工商大学,使传媒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助理身份参与学习、实训。截至2012年4月,学生参与录制重庆卫视《星电影》59期、《凡人有事》等地面频道节目320期。2011年12月,长江传媒学院6位本科生完成的电视作品,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广电类唯一的特等奖。影视动画学院学生在合作共建的影视动画基地参与后期制作的《永远的忠诚》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建筑装饰艺术学院学生在重庆港鑫创意产业园参与了重庆国泰大剧院、重庆人民大礼堂南接待厅、鸿恩寺公园等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11年就业率高出重庆市设计艺术类专业平均就业率4至8个百分点。

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有关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