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创新管理模式,坚持军民融合
发布时间:2012-11-30    文章录入:    点击:[]

——天津大学探索国防生特色培养之路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2-11-29

自2002年与解放军总后勤部签约以来,天津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部队人才需求,坚持军民融合,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国防生特色培养之路。

加强组织领导,协同推进依托培养。学校党委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高度重视依托培养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党委副书记任组长、驻校选培办主任任副组长、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国防生培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形成了学校领导负总责、军地双方共同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成立党团组织,强化思想先导。在有国防生的学院成立国防生团支部,在国防生党员达到3名以上的学院成立国防生党支部,专门开设活动室,配备电脑、桌椅和报刊杂志等,为国防生支部的党团活动创造条件。驻校选培办定期召开支部书记联席会,对国防生党团活动给予指导,如开展军队特色活动,组织观看军事题材影片,举行国防知识竞赛等。三是成立模拟营连,推行自主管理。为培养国防生的军人气质和组织指挥能力,学校成立了国防生模拟营,营、连、排、班各级骨干全部由国防生担任,定期轮换,增强了国防生的责任意识,形成了逐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围绕部队建设需求,学校注重打牢国防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国防生。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聘请军事专家为国防生授课,定期组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创“后备军官”和“国防生党建”网上板块,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面向国防生开展主题教育。通过这些载体和活动,国防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强化,国防生们逐步树立起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了献身国防的信念。二是夯实科学文化基础。学校始终将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国防生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制定综合素质考核标准,把文化成绩作为评优、入党、考研和毕业分配的硬指标;每学期统计学习情况,对成绩落后的国防生进行警醒教育,帮助分析原因,实行“一帮一”结对子辅导;邀请已毕业的优秀国防生交流心得、组织观看模范军人成才录像等,帮助国防生增强学习自觉性。三是加强军事素养训练。为缩短与军校学员在军事素质方面的差距,学校组织国防生每周二、四早晨按军队模式出操,每周日下午集中军训,定期安排军政理论讲座,培养军人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学校还为不同年级的国防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避免军政训练“一锅煮”、“一刀切”。四是培养良好身心素质。为塑造国防生强健的体魄,学校按照军校学员标准,每周安排两个晚上进行体能训练,定期进行考核;举办军人心理学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进行挫折教育,使其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寓军于民、特色培养之路。为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党委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国防生特色培养体系。一是跟踪反馈培养效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国防生培养效果,定期深入部队了解人才需求、跟踪反馈效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到总后勤部最艰苦的基层高原部队看望毕业国防生,与部队领导和毕业国防生座谈,听取对国防生培养的建议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实行半军事化住宿管理。学校对国防生实行相对集中的住宿模式,即在同一年级普通学生住宿楼内划定国防生宿舍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既方便了国防生与普通学生的交流,又有利于国防生的正规化管理。三是聘请兼职辅导员。学校每年聘请2名返校读研的优秀国防生作为低年级国防生的兼职辅导员,履行军校学员队干部职责,与国防生同吃、同住、同训练,负责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和日常训练,加强了国防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四是独立承担学生军训。为锻炼和检验国防生的军政素质,学校大胆尝试,连续四年派遣优秀国防生到独立学院执行军训任务,由国防生担任教官,组织具体训练。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国防生的能力提高了,“兵味”、“军味”更浓了。近年来,学校培养出一批全面过硬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例如学校2005届优秀国防毕业生、现任青藏兵站部某营副政治教导员的苏连松,入伍以来扎实肯干、刻苦钻研,在克服高原恶劣自然环境的同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所带排、连多次受到表彰,他个人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2012年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基层干部”。